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叶子分两种,一种是树上的绿叶,一种是地上的枯叶。至于它们的干枯过程——霜打以后的慢慢变红或悄悄变黄、乃至飘落以后依然鲜润并没有马上干枯的状态,我是不大能注意到的。
就像我经常会忽略一些村里的老人,好像从来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慢慢变老、怎样步履蹒跚、怎样生了病、后来怎样不能走出家门、最终躺在病床上。我只知道,每个冬天到来,都会有几个老人逝去,田野里就会新添几座突兀的坟包。
村外有片小树林,每到秋冬季节,层层叠叠的枯叶就会铺满树下的地面,踩上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小孩子们都喜欢到那片小树林去玩,滚滚爬爬,打打闹闹,抓起落叶,撒得遍世界都是,玩得疯了一般,总要等谁家大人来了,拎着耳朵拉走几个,剩下的才一步三回头不情不愿地回自己家去。
小树林里经常有一个弯着腰背着背篓一耙子一耙子收集落叶的老人,他常常先把落叶搂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再挨个儿把它们装到他的背篓里,然后用脚踩实,用绳子捆结实,再把背篓背到肩上,趔趄着离开。落日余晖下,他背着背篓一摇一晃的背影,是我的童年里关于勤劳最早最质朴的诠释。
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子也学着他的样子用两只手扒拉了好大几堆树叶,却不知道要这些树叶好干什么。就有几个淘气的,从家里拿来火柴点火玩儿,玩得开心极了。我不知道别人回到家怎么样,只知道我自己因为这件事被妈妈唠唠叨叨地数落了好半天。
从妈妈的数落里我才知道,那个搂叶子的老人家里很困难,两个儿子结婚欠下了好大一笔债,债还没还清,老太婆又生了病,两个儿媳妇天天又吵又闹,好几年了,老人不愿意在家里闲一会儿,几乎每天背个背篓到外面“找活”干。他每天去搂叶子,是想用叶子沤成肥,上到地里,希望地里多收些粮食。
可是,那年冬天好像特别冷,老人和老太婆都没能熬过去。他们像落叶一样悄悄地凋零了,两个新起的坟包就在那片小树林的旁边。不知道是不是一下子长大了,那个小树林里,我再也没有去玩过。
……
无数个秋天从我的生命里走过,叶落无声,叶落有言。这无数次的秋去春来终于教会我,让我慢慢懂得去看整树的叶子如何慢慢变黄、变红,去欣赏一片片落叶,欣赏它们不一样的叶脉、依然鲜润的颜色、慢慢干枯的过程,欣赏它们经霜之后的独特韵味,甚至,它们身上的斑点、虫洞和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