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诗和远方,我更喜欢与你一日三餐

饮食文化里,我最喜欢《饮食男女》里面的故事。没有跨越山和大海的深夜暴击,有的只是每天一日三餐的平淡与操持。

我为你洗手作羹汤,你为我黄昏粥可温?小小的温情掩盖在一道道平淡的饭菜里,没有诗和远方的浪漫,却自有一番幸福滋味在里面。

喜欢一个男生,最喜欢送的总是和“吃”有关。

从一盒巧克力到一个水果蛋糕,从一包纸皮核桃到一箱赣南脐橙,可能只是某天精心挑选的一个苹果或者三两个造型可爱的喜之郎......,总之,哪一段时间我喜欢什么,可能就会送些什么。

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节点暗号,单纯就是自己觉得好吃,忽然就想给喜欢的那个人也分享一下!

《小情书》里,朱湘给琦君写信:

“你寄的鱼肉路上怕会坏了,不值得。

不过夏天罗先生来,我可以托他在泰丰买些带来。

如上海没有,你就寄三四个菌子罐头托他带给我…”

萧红给萧军回信:

“你的饮食我想还是照旧的。

饼干买了没有?多吃点水果。”

“我在东安市场吃饭,每顿不到两毛,味极佳。

羊肉一毛钱,再加两人花卷,或来个炒素菜,一共才两角。

可惜我对着这样的好饭菜,没能喝上一盅,抱歉。”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美食和爱情,一个走胃,一个走心。

那些合乎了你胃口也合乎了我心意的食物,许是一场缘分,期许相惜。

这些年,见惯了风花雪月的朋友、聊遍了大江南北的美食,可记忆里最温暖的画面还是七八岁和父母一起做饭的小厨房。

几平米的一个小屋子,每天藏着的都是睁开眼睛就期盼的惊喜。偶尔撒娇看到电视上美食节目介绍的食物,也会央求爸妈做一两道出来。

不忙的时候,爸妈就一人和面、一人切菜,袅袅升起的白烟,和其他人家没多大区别,一个孩子在两个大人间穿梭嬉闹。

偶尔也会有吵架的时候,但灶火一升,甚至互相并没有示弱的话语,一碗卧着鸡蛋飘着绿油油青菜的细面里,彼此就默契的不再多说,重新握手言和。

一日三餐,五谷杂粮,七情六欲。彼此默契的吃喝,是烟囱配音的情歌,脉脉一生。

工作之后,基本每周会去超市一次,忙碌了五天之后,特别希望能用美食治愈一下自己。

朋友多的时候,会很高兴。有分享的人,便有了食的兴趣。

很多时候,一个人夹箸,即便炒爆焖焗、清蒸红焖,也会叹胃口寡淡,无人念伴。

吃是本能,食是情趣。

饮食男女,好不好吃,快不快乐,感性总比理性来的靠前。

《喜欢你》的男主说:

吃饭是一件很私密的事。

可认识了你,我才觉得俩人对坐很温暖。

记得大学时候,有一好友。所学相差甚远、地域一南一北,但总能吃到一块。

偶尔遇到一个合乎心意的店面,总会留出一丝提醒:不错的店,下次可以约着一起来吃饭。

饭桌上,总会有谈不完的话题,两个原本还算正经的人一不留心在吃饭的时候,就沦落成了段子界互相嘲讽的最佳损友。

如今,吃的什么都忘了,但想起来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的记忆。

我们都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或诉说者,但在一起却总有聊到停不下来的话题。

不能否认。志趣相投的两人,一起分享食物,一起慰藉孤独。而不同频的双方,即便咫尺相坐,也各自心事暗藏。

念书的时候,聚餐总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

有些人,对所有的食物都表示OK,把吃饭当行军打仗,吃这个说太贵,挑那个嫌费时。挑来挑去,最后两手一摊:我都行,你决定。

一顿饭还没吃就倒了胃口。

真是扫兴!

所以,如若遇到一个合乎心意的”吃伴“,那就放下手机,关上电脑,一起约个饭吧。

没准,能够一直一直吃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