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他人,反思自己特质

    —2月11日晚围观生命对话的复盘

    昨天完整地听完了张子衿与侯晓斌的这次生命对话,也见证了长空教练的点评和指导。当然自己也参与其中,作为旁观者,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借此也更好的发现了自己。

      我发现晓斌是一个非常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人,他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但他的表达并不是非常直接。他对别人的话语有时候理解起来似乎比较慢,情感的反应是没那么直接,但是他的回应其实还是有针对性的。他对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觉察是没有那么敏感,可能不会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或评价,他更多的是在乎事情本身,想去做成事情。

      整一场生命对话听下来,确实感受到一个人在对话之中,向内探索,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探索能够努力的方向,寻找有用的资源,怎么样逐步落实。通过更好地明晰目标,你可以思考自身拥有的资源,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立足现状,迈出扎实的第一步。旁观者可能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嘲笑、否定,但是你只要认定心中有方向,能够保持本心,不忘初心,组建团队,想办法开始行动,去执行,去纠错,去复盘,就会越来越靠近那个目标,从而实现那个目标。

        经由这样一次对话,可以认识到一个人真正做成事情,需要自身的愿力,需要组织能力,也需要承受他人的怀疑与否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才能真正有可能到达彼岸。

      我发现自己容易否定那些沉默寡言的人,觉得他们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不能够鼓动他人,与其一起做事,本质上就觉得这种人领导力不够。当然,有时候他们的表达不够清晰,不够明确,所以没办法真正带动其他人,跟他一起去做事,去达成目标,但不代表这件事情不值得做,不能做成。

      当我看到别人笨拙的表现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嘲笑他们,轻视他们,觉得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但这个背后,其实是对自我的要求,觉得自己也不应当这样。

      我发现自己当看别人的反应是如此缓慢,不能够听懂别人的意思,没办法很好地回应他人的时候,会替他干着急,觉得他怎么这样不开窍。但回想自己也是有这样的时刻存在,本质上是他没有真正读懂别人的话,心中没有谱,或者觉得没有办法去回应别人,所以只能站在那里沉默发呆。

      我发现自己容易以貌取人,看到别人的外在神情不合己意,对他的内在的思想,没办法深入去洞察和了解,捕捉别人的言语背后的深意,还是不够准确,不够全面。

      我发现自己面对批评和质疑的时候,容易陷入困境和迷茫,也可能进入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回应他人,也会陷入那种茫然若失,不知所措,羞愧万分的感觉,由此产生的是逃避的行为。

      我发现自己的观察视角还是比较狭窄单一,容易按直觉来思考,没办法从更更多角度,更多维度看待问题。

      我发现自己容易给别人建议,而这往往也是在没有了解别人真实需要了解事情全貌之下,就贸然做出这样的判断,就是有好为人师的表现。也不知道这样的建议,别人是否需要,是否有用,只是想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我发现自己经由这次对话活动,容易被那些漂亮的言辞所打动,对此一定要有所警惕。毕竟达成目标,实现大愿,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而自己容易半途而废,容易放任不管,忘记初心。这里背后始终还是信心不足,行动力不够,执行不到位,很多细节都没有真正落实。

      我发现自己容易被别人的善意所打动,会被别人牵着走,但是有时候会忽略自己真实的内在,在回应他人时,会顺着他们的意思来做这样,这无助于自身的突破,没办法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只会在原地打转。

      我发现面对一个有强大气场的人,容易陷入自卑,只是在乎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预期,而不是关注事情本身是否合理,没办法展开多元视角去更好的认识事情本身,没办法专注于事实本身,更多在乎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