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宝匣惊梦(六)

蒙遭劫难,病入膏肓

就在李贵正要夺门而入,突然他的腿上瞬间一阵剧痛,忍不住惨叫一声后整个人摔倒在地。他一脸惊愕地坐了起来,拇指揉了揉还在阵痛的膝盖,将裤腿卷起来一看,上面是一块比铜钱略大的淤青,淤青的周围还泛着鲜红的血晕,这才相信自己原来是受了伤。他气得看着四周,大喊道:“是谁干的,出来!是谁干的!”

可眼前只有两个无所适从的地痞,一个昏迷不醒的老头,以及一个眼圈都哭红了的李紫,并没见有其他人。李贵决定暂且先不管,又站了起来想进屋搜查,可是还没开始迈开步子,又是“嗷!”的一声继续趴原地了。

李贵忍着疼痛坐在地上,他仔细看了一下疼痛的部位,顿时像是中邪似的吓得目瞪口呆。受伤的还是刚才那个膝盖部位,不过现在不是淤青,已经划出了一道口子,血正从伤口流了出来。 李贵的目光一直在搜寻着,但并没有发现给伤他的人躲在何处,倒是看到地上有几粒碎出粉末的小土块,李贵震惊此人的武艺如此高强,竟然能用小土块把他打成这样,而且两次都击中同一个部位。这回他不敢再轻举妄动,要是贸然站起来,膝盖上再来这么一击,估计膝盖骨非得被打碎不可,他狼狈地叫门口的两个地痞过来,一人一边搀扶他回家。

父女俩才一见面就遭此劫难让李紫感到万分悲痛,将李老汉背到炕上后给老父喂了几口米汤,但是李老汉仍然没有醒过来。李紫请了村里的郎中来看,说是李老汉可能脑颅内有淤血,又加上身体弱,不太好治。斟酌片刻后郎中只能先开了几天药熬给李老汉吃看看,倘若还不见好,即便扁鹊在世,也恐怕无计可施了。药吃了三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水送入李老汉的嘴里就顺着嘴唇缝隙流了出来。李紫决定进北京城里给父亲另寻一名郎中,她走到安定门外时,正遇上了几名官差押着一名犯人,官差们怕路人滋生事端,把人喝开挤满了路的左右两边,路人爱看热闹在城门口堵得水泄不通,李紫在人群中钻不出去也只好在人群等着。

这回押的犯人算是有些特别,官差们押的是一个肥头大耳的老和尚,李紫仔细一看,那和尚正是承恩寺的方丈觉信和尚,如不是在宫里见过几回,她还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想起前几日农夫拦马告状一事,猜想觉信被抓可能跟这事情有关,不禁感慨一声道:“这觉信和尚也会落到如此下场。”

站在李紫边上两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热聊了起来,其中一个说:“我听说是杨涟杨大人找到了这大和尚贪墨国宝的证据,昨日连夜奏明太子将其抓捕归案。”

另外一个人好奇道:“是什么国宝?”

那人回答:“据说是宫里的太监偷了宫里的一尊玉佛想跟觉信换块寺中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墓地之用。而这玉佛可是用一块和田美玉雕刻成的,通体凝脂,宫里的东西能不是国宝吗,说来也得怪这大和尚贪心,那块风水宝地不舍得换给太监,而是想骗取寺庙附近农夫的田地糊弄了事,逼得农夫四处告状......”

李紫听得心里暗暗惊讶:“难怪问那个王喜玉佛的事情总是一副遮遮掩掩的样子,原来是跟着老和尚串通好私吞了,这下好了,也算得了报应了。”

过上一会儿,城门又开始放行,李紫在城门附近问了几家医馆,但是那些郎中听了李紫的病情描述,皆不敢答应下来,最终无奈之下,李紫只好央求了其中一个郎中暂且开几服药带回去试试。可当李紫回到家中,发现情况不太对劲,李老汉手垂到了床沿边,嘴唇已然发黑,李紫将药扔到了地上,跑到床头一看,李老汉已没了呼吸,伤心欲绝的李紫摊在地上,她即便哭声再大也唤不醒自己的老父亲了。

李贵自从那天回家之后一直心有余悸,至此便闭门不出,只不过他还是派人去查看看到底是谁能把他的腿伤成这样。但几天过去了,这些人都没有查到任何线索,到了今天中午,有个人匆匆地向李贵告知了一条消息,打伤李贵的人照样没有找到,但是村里的李老汉死了。李贵听到消息坐中惊起,原地沉默了良久才对手下说:“算了,这伤我就自认倒霉吧,人也不要再查下去了,就当没有这回事。 "

一转眼到了太阳最毒辣的七月,下午的天说变就变,天空密布乌云遮住了毒辣的太阳,瞬间几道闪电像是撕开了口子,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把宫里的铜狮子砸得啪啪作响。但没过一阵,狂风吹散了乌云,暴雨也被云给带走,天空又开始放晴,弥漫地表之上的湿气让北京城清凉了几许。

龙榻上万历皇帝已病入膏肓,即便是醒着也是昏昏沉沉。也许是这雨后适宜的温度,让万历皇帝有了些许精神,他睁开了双眼盯着身旁的小太监。小太监见状赶忙凑上前去,不出他的所料,万历皇帝开口说话了,但声音很是微弱,而且断断续续,小太监听了几遍之后才算把皇帝的意思弄清楚了。皇帝是想召见郑贵妃,这个算是一件大事,小太监不敢怠慢,火速赶往郑贵妃所住的翊坤宫。

没过一会儿,小太监领着郑贵妃来到了皇帝身边,万历皇帝目不转睛地看着郑贵妃,郑贵妃下意识将耳朵地靠到皇帝嘴边,皇帝说:“这么多年了,朕的心愿跟你一样,一直.......想立常洵为太子,但朝中这些大臣力争要朕立长子为太子,最后只能委屈立常洵封个福王。”

皇帝说完这些感到胸闷无力便停了下来,郑贵妃清楚皇帝的话还没说完,伸手抚着老皇帝胸口顺完几口好继续说,过了一阵,皇帝终于又开口说:“几十年了,事已至此,朕现在也没力气跟大臣们争了,倘若朕不久后归天了,朕还是得让太子继位皇帝,你也是斗不过那帮大臣的,还是劝劝常洵尽心辅佐太子,切勿......切勿同室操戈,祸起萧墙。 ”

每每想到自己的儿子不能当太子,郑贵妃总是心有不甘,今天听皇帝一说更是失望,不由得拿起手帕擦起眼泪,嘴上回道:“臣妾谨听皇上教诲,皇上万寿无疆,过几日就会好的......我也会书信给福王,让他进京来看望皇上。”

万历皇帝微微侧头看着郑贵妃说:“太子要是继位,若能励精图治,自当会受国民爱戴,受祖宗庇佑。要是德行有失,招致天怒人怨,也自有神明惩罚,那时你就可以让常洵继位,这.......这朕也早做了安排,到那时你派人到宫外找一个宫女,然后让她带你去找一样东西,只要有了这样东西,常洵才能继位当皇帝,不然,必定会招来杀身之祸,那谁也帮不了你们......”

此时的郑皇妃听完一惊,随即追问:“皇上,您说的是什么东西?”

老皇帝气力绵弱地说:“一个匣子,里面有朕给你留的,朕不能说它藏在哪里,需由天意,否则会前功尽弃......那个......常洵的.....”皇上语无伦次,话没说完又迷迷糊糊昏睡过去了。

郑贵妃原本要唤醒万历皇帝,此时太子也来到了乾清宫,郑贵妃生怕刚才皇帝说的事情被太子获知,也就不再跟老皇帝纠缠。她跟太子连声招呼都不打就回了自己的寝宫。回到寝宫之后,郑贵妃揣摩了半天,也弄不明白皇帝话里的意思,嘴里不时念叨:“宫女是谁,东西又是什么......”

就在郑贵妃陷入冥思苦想的时候,宫女进来传话说她的哥哥郑国泰求见,人正在门外候着。郑贵妃连忙请他进来,心中的困惑也好让她这位最信任的哥哥做个参谋。两人见面,郑国泰给妹妹行了尊卑之礼后,就坐下来打算与妹妹寒暄。但郑贵妃并没有心思,当即就把今天见皇上的事情跟哥哥一五一十地说了。

郑国泰思忖片刻回说:“哦,确有此事?”神情依旧若有所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