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学生还会有人喜欢文学吗?
我是。很遗憾大学没有机会去上文学课了,但是每一次相遇,都心动,既心动有遗憾。今天晚上听广播,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把文学放到人生中去读。一下是广播记录。
这个年纪的学生很纯粹地、生动地去面对文学,他们在文学中去寻找生活的答案。他们的问题很多,人生的成长过程是比较痛苦的,这种成长在大学的时候很明显。从高中到大学,评价体系转变了之后 ,很多人会怀疑自我,而文学非常适合帮助人的成长。写文学的人都是人群中最敏感的人。每个人都没有后悔药,但是看一种文学,就体验了一种人生。文学是人生智慧的一个宝藏。莎士比亚写的是中世纪的事情,那么和现在有什么关系呢?经典的文学不是无趣,而是没有找到一扇门,其实每个文学作品里面都有一扇门,帮助年轻人提升情商、处理关系,自己去处理事情。
一个人其实没有价值是特别空虚的,很多人其实活一生就是在寻找自己的价值。很多人认为人生价值就是身份、官职那些别人对我的评价,但是这些东西不可靠,它会失去,是外在给你的,如果当自我的价值来自于外在的时候,很容易心神不宁,容易陷入自我价值的空洞期。道家文化的重要性:你要有一个内在的价值。所以很多人当他们“皇冠”掉了的时候,就会进入一种自我怀疑的心态。从高中到大学,很容易有一种自我价值丧失的感觉,高中是佼佼者,到了这个学校以后,大家都在一个水平。应试教育给人的很不好的心态是,我一定要和别人比,而且到了大学会评价人的各个方面,所以经常会这样,别人一点点的亮点就把自己整个都否定掉。这就是我们价值思维方式的问题。儒家思维最早的是见贤思齐,这和出人头地是不一样的。见贤思齐让我们看到自己提升的空间,所以在这种心态下,身边优秀的人会带着自己飞。而出人头地是我一定要脱颖而出,我要把别人摁下去,这是不仅伤害自己,也伤害那个优秀的人。因为我们思维方式太单一了,让我们觉得我们只有干掉别人自己才算成功。社会中的聪明人一定知道见贤思齐,他同时也是自信的。需要扭转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当看到一个很强大的人在身边,会有危机感,这是原始的感受,但是我们可以用理性来告诉自己这是我提升的空间。
内卷是一种没办法避免的东西,要接受这个现实。超脱很难,但是可以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改变生活态度。首先不能自卑,其次更加不能产生绝望,绝望了之后伤害性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防止绝对的、单一的价值体系,这样的人是自卑的,同时也是自负的。我们社会中有很多通行的价值标准,我们可以选择性用到自己身上。
文学最大的作用是人学,还是将人生的。当我们的人生和文学连接起来的时候,文学一点都不枯燥了。古老的人的人生困境和自己其实很像。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借鉴经验教训,让我们避免这样的错误。看了文学呀,可能人生视野就不是那么小了,很多事情都想得通了。文学中理性能力的培养、人生健全的培养,在中学阶段中其实是很缺乏的。
我们爱护孩子,不能告诉孩子说这个世界全是善的,这样的话他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会很容易受伤的,也会容易对世界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