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
1
近日,与一群小伙伴爬山。
地点是,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
此山名曰“越王山”,一看到这个山名,你是否想起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但此越非彼越,此指西汉时期的南越王赵佗,而非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
此山为丹霞地貌,主峰海拔316米,由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石山组成,远观如群雄拥帅,颇具王者风范;近攀则觉峭壁如削,重岩叠嶂,郁翠满峦,风景秀丽。沿途有乾坤石、转运石、面壁岩、古寨门、打铁场等遗迹可供游人停驻参观。
此山得此名,源自于民间一传说: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途经此地,觉此山拔地而起,气势磅礴,认为此山“乃兴王者之地”。便登山浏览,面壁铭志。尔后果真遂愿,立国为王。民间便称此山为“越王山”。
这个传说到底是真是假?今天,我就为大家来掰一掰。
2
首先,要从岭南所处的地理位置讲起。
由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蜿蜒成一条1100千米长的大山脉,这五岭之南,便是面向大海伸展的岭南大地。
岭南大地,古时因被称为“蛮夷之地”、“瘴疠之地”、“发配充军之地”而被中原视为异域,原住民也被称为“南蛮”。在史书中,出现对岭南之地的称谓有:百越、南越、南粤、九嶷之南、陆梁地。这反映了中原人对岭南的多元认识,“百越”是指在秦之前,岭南百余部族各有族长、互不统一的社情结构;“南越、南粤、九嶷之南”则是相对于中原而言,岭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而“陆梁地”则出自于唐朝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所述:“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
3
秦灭六国,一统中原之后。为了实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的宏伟目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但没料到,原住民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林河谷,充分施展翻山越岭、荡舟潜水的强技大挫秦军,并在一次夜袭中将主帅屠睢杀死。
但秦始皇统一岭南的意志没有受到丝毫动摇,事隔5年之后(公元前214年),随着灵渠的开通,秦又委派任嚣为主帅,赵佗为副帅组成几十万的远征军再次挥师南下。经过数年征战,终于一举平定百越,任嚣成为首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龙川县令。
4
平定百越,既是一个征战的过程,也是一个传播文明的过程。
秦之前,南越人尚处于青铜时代,种植纺织等各项技术极为落后。南征后带来的社会变革,使岭南地区马上跨入了铁器时代,尤其是铁铧农具的广泛使用,使大量林地开垦为耕地,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迅速改变了“南蛮”的生存环境,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
恩格斯曾将铁器时代称为“英雄时代”,可见铁器的出现,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秦军用铁器征服了岭南,同时也用铁器开发了岭南。
5
至秦二世时,秦统治土崩瓦解。中原地区又进入群雄争锯、王朝更迭的乱世,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
至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县令赵佗语 :“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南海僻远, 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断绝新道,自备……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助,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后即公告之,佗行南海郡尉。
黄仁宇先生曾说——地理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可见,当时是任嚣看到了岭南的山海之险和地势之佳,得出“可以立国”的结论。并在临终之时将未竟之志托付给副手赵佗,为岭南选好了一个接班人,这实为在战乱之年保岭南周全所作出的一个英明决策。
6
赵佗承任嚣遗志,果然没有令人失望。
据《史记·南越列传》载:
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关 :“盗兵至此,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后因吕后“禁止边贸、隔绝器物”激怒了赵佗,他一不作二不休,干脆给自己加了个“南越武帝”的尊号,攻破长沙各城邑,并贿通闽越、西瓯各地,最终“以兵威边”将领地扩张到“东西百余里”。
至文帝刘恒即位后,汉与佗修好,双方和解。赵佗去帝号而复汉朝,仍称“南越王”,即为“赵佗归汉”典故的由来。
7
由此可见,不管是赵佗自立“南越武王”、“南越武帝”,还是汉封“南越王”,经四次易号,都离不开“南越”二字,充分说明这二字的重要性。
而这座山命名为“越王山”,不但非常容易使人与江西奉新越王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地)相混淆,且不利于后人表达对南越王赵佗开拓南越,和集安邦所作贡献的敬意。
公子以为,还是改回“南越王山”为妥。
想当年,赵佗立国后,岭南大地在接受中原文化的浸润同时,也依据自身傍山临海的特点,闯出了一条有别于中原的新路子,使九嶷之南成为农耕文明和山海贸易相结合的“特区”。
在秦末汉初的乱世之际,这个偏安一隅的“蛮夷之地”反而得以迅速发展,社会呈现安居乐业、稳定康详的良好局面。
雨果曾说,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为岭南文化萌发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屠睢、任嚣、赵佗等都应为后人所铭记,因为,我们今天所走的路,所攀的山,都是前人用血肉之躯筑成的。
掰归掰,言归正传。
南越王山,值得一攀。
春风乍起攀岩峰,此山寻得南越踪。
称王称帝旧时号,尽付嶂影暮峦中。
赋打油诗一首,是为记。
鱼公子的湖--(原创文第36篇)
推荐阅读:
《史记·南越列传》
中国—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