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齿不清、拼音英语混淆,怎么解决?

昨天早上在买早餐的时候,早餐店的老板问我:你儿子现在周末开始读书了吗?要开始学一些英语了吧?现在很多小学入学考试都考英语的。

问这种问题,无意间就是在传播一种“信号”:英语学得好,跟读小学有关系。差点我也中过招。

确实有研究表示:6岁以前学第二外语的孩子,比6岁以后再学外语的记忆效果更佳。并且,6岁前的孩子可以同时接受6种不同语言的学习,但前提是环境和方法适当。


我们先看一下中国人母语的发音习惯:

南、北方人学习语言的不同弱势点

南方人:前后鼻音搞不清楚

北方人:鼻音重、嘴巴长不大

·沿海城市(江苏盐城以南至海南岛)

古汉语中“入声”的习惯保留较完好

所谓“入声”其实就是“喉音”,越往南保留越完整,而北方则相反

举2个例子:

小溪(xi)第一声☞☞宁波话就变成了(qi)第三声

俊(jun)第四声☞☞宁波话就变成了(zun)

研究发现:市区比郊区学生的语感天赋更好,天生语速较快、抑扬顿挫明显。

·南京部分地区(以江宁为例)

n\l不分

·重庆地区

n\l不但不分,而且颠倒

·成都、武汉地区

n\l不分

·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陕西以南地区

有不同程度的韵母发声问题

·福建、广东地区

福建话和广东话的“入声”特征较为明显,尤其在方言中可以感觉得到。

福建话是没有“h”这个发音的

·青岛、河北、黑龙江等东北城市

环境,不单纯说家庭环境,也包括骨子里的东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东西不是换个地方住就完全能改善的。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方言对孩子语言发育的影响”

【各地父母吐槽】教普通话还是说本地方言?

可以看到一些实例。

说完环境,我们说方法:

不同地区的孩子学说话,都不同程度受到方言影响。所以我一直觉得,小孩子学说话,一开始还是要学普通话。普通话说清楚了再说上海话或本地话,都无所谓。如果普通话还没学清楚,家里一会儿上海话一会儿普通话,孩子当然脑子一片浆糊。

反过来,如果你强调让孩子讲上海话,或者在孩子面前总是说家乡方言,孩子踏上社会能用方言跟所有人沟通吗?不还是要说普通话嘛。

个人教训:

1.0-6岁,母语是基础。有了基础再说提高。家里人不要总是听风就是雨,说得妈妈们都没了方向。

2.小孩子学说话,先学标准化的,再说创新式的。

3.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f/h不分,b/p不分,这些是常见孩子学说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排除生理问题后,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4.发现孩子发音不准或口齿不清及时纠正,纠正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

5.家长自己好好说话,忌儿语、忌网络新词。把孩子当成人一样沟通。

6.汉语英语可以一起学,前提是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生语感好、或者家里能创造语境。

7.拼音这个东西,女孩子接受得普遍比男孩子早1年。教孩子拼音不要像“阿宝背书”那样,也不要扔个点读笔或ipad给孩子就完事了。得摸索你自己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教。

8. 教育电视台已经播了:给孩子过早看手机看电视、孩子手一指就给他拿东西。是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开口晚、语言发育偏慢的重要原因。

9. 家里环境一定要和谐,避免“人多嘴杂干扰多”

关于孩子学说话,从会说到怎么说,也是一个父母要思考的问题。【牙牙学语】从“学说话”到“会说话”这是要靠孩子自己去摸索而非靠父母教出来的了。

学拼音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方便识字。并不是为了方便说话。学母语和学外语最根本区别的地方:

学母语的顺序——听力、发音、口语、词汇、语法、写作

传统学外语的顺序——发音、词汇、语法、写作、听力、口语

现在,你应该明白孩子口齿不清、学外语吃力的原因在哪里了吧~~~

学说话、学外语,0-6岁的孩子也是苦。这里中文发音吐字还不清楚,家长们就已经急着把孩子送去读英语、甚至还要安排学第二外语。

不得不同时学拼音和英语的时候,两者混淆是常见现象。该怎么办才好?

我们来看海外(尤其是北欧)和中国对于语言教育的共通点:

北欧——Phonics是教育主线

中国——背单词是不变的真理

既然有共通点,就说明我们能找到方法不让学中文和学英语混淆。

但目前国内对Phonics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Phonics只适合英语母语类国家;有些人认为Phonics就是背单词的工具;有些人认为只靠Phonics规则就能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所有问题。

简单解释一下Phonics的意思:

自主阅读开始的有效工具、上连听力下接阅读。

个人感觉,用Phonics解决英语的词汇记忆问题,和用汉语拼音解决中文的识字问题一样。

有人说,汉语拼音没用,因为后期的阅读根本用不到它。但是如果从识字的角度,如果没有汉语拼音,不认识的字要通过什么方法快速自学得到呢?一个一个字地教吗?显然,有了拼音就能把音和形联系起来了。Phonics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连串复杂的单词变得有规律可循,大大提高了记忆和阅读的效率。

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音和形的对应更直接,所以Phonics无疑是阅读最有效的工具,但是也不能解决所有阅读问题。就阅读理解的问题而言,如果在自主阅读前有很好的听读寄出,那么从听力理解过渡到文字理解会很快。

如果之前听力理解没有基础,也不能说Phonics就一定不能开始或者开始了也不会有效果。逻辑思维发展比较好的学生,运用Phonics的拼读规律来记忆单词会事半功倍。而如果要提高阅读综合能力,需要同步增加韵律节奏训练、听读理解等多方面的内容。

说到这里,就要说到国际音标

先抛开国际音标仅仅是一种语音标注方式、英语国家母语不学这样一个事实。单就其体系和效率来说,放弃全语言先学国际音标的结果,往往比先鼻子眼睛一把抓来学的,要好得多。

最后总结:

汉语、英语;

母语、第二外语;

语言之间其实有种息息相关的东西在,这个东西就是“音韵”

所以如果孩子中文口齿不清、用尽了各种招数无用的时候,不妨用“音乐”和“韵律”来给孩子调剂下,慢慢地发音会走上标准化轨道。

如果孩子对第二外语展现出非常大的兴趣或者天生的语感,那么母语和外语一起教只不过是个谁先谁后的问题而已。

有一点,家长要牢记:别带着你的主观目的让孩子去学外语,也不要因为孩子暂时性的口齿不清就病急乱投医、指责孩子。一旦孩子心理焦虑和自卑感出现,就等着孩子身上更多的问题冒出来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