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学会失去

刚过的这个冬天,在深圳避寒。刚去的时候极不适应,后来找了个实习的工作,慢慢融入,临走反而舍不得了。

有一天,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不像过去那样随时粘着我们,会自己拿着玩具玩耍了,顿时有点伤感。

人生总是在面对失去。

上幼儿园失去父母的庇护,上学失去自己的时间。工作结婚生子之后,失去了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时间、精力、思想分分钟被义务、职责所把控,年少时的天真自由慢慢离我们远去。等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之后,却又面临失去孩子——他们终会长大、会独立,而后也会失去工作——我们终究是要退休、被社会淘汰。等到老来,还会失去陪伴了自己一生的父母、爱人。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却已是瘦鸟残翅;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树干则沟壑纵横;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上一季的花早已化作花泥——我们的日子从来都是一去不复返的。

“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心态,在失去之后才明白。登上层楼后的景色,也只有历经得失的心才能领略。


在面对“失去”时,自己是个胆小鬼。小时候丢了气球大哭不止,恋爱分手撕心裂肺,找工作被拒绝郁闷良久,害怕失去朋友所以干脆不交朋友……

可慢慢地,我发现,逃避、愤怒、伤心并没有太大用处。这些情绪只会反复强化自己失去事物的印象,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害怕失去的人,往往会有两个不太好的习惯。一个是专注于负面的事,一个是专注于过去。专注于负面的事,让我们忽略了很多正面的可能性。专注于过去,让我们忘记了未来。

一个孩子丢了气球,如果他专注于丢了气球,就会很伤心,但如果他想到别的人捡到气球可以玩,没准会破涕而笑。如果他仅看到过去,就会只想到自己失去了一个气球。如果他能转头看看未来,因为他少了一件玩具,父母很有可能会再买一件新的呢!

可能你会说:别人能捡到气球,这件事不一定会发生,而父母也未必一定会买新玩具啊!

此时,我们不该被自己惯常的思路给绑架,而应该给事物更多可能的空间。比如别人捡到气球的可能性是未知的,那你何不就相信他能捡到呢?父母也许不会明天就买一个新玩具,但可能几个星期之后,他们一定会给你再买一个新玩具。

这个方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可能性区间”,我们可以拓展思路,才不会被自己想到的最差的结果束缚。

带着这个想法,我们才能够真正看开很多事情。失去了工作不一定意味着自己很差,也有可能是公司没眼光,而自己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自己的老去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毕竟思想会越来越成熟,心境会越来越宽广。甚至生病,也许也是一个契机,提醒自己要加倍地爱自己,若康复得好,可以回到从前。更别提只有保持正向的心境,才能让身体更好地恢复。

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宗教。永恒的天堂、生生不息的轮回,让人们相信死亡也是有好的一面的。这让人忘记死后有可能面对无尽的黑暗,相信迈过黄泉的那头,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从而勇敢地接受大自然的安排。

前段时间补看了去年的热剧《小别离》。刷完全剧之后感觉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好。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独立的愿望。面对孩子心理上的离去,父母是欣慰的,但更是不舍的。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小”“别离”两个词表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黄磊说:“人这一辈子,从生到死,就是一次跟世界的别离。为了让你在死之前没那么害怕,会在之前来几回小别离。其中对厉害的一次,就是人到中年,面临中年危机时。”

“儿女长大了,要走了,你要和他别离。父母老了垂死了,也得跟你别离。你自己也不老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和自己的青春也得别离。总之就是跟你习惯的、适应的、喜欢的生活,都来一次别离,这就叫小别离。”

人生有无数次的失去,有大大小小的别离。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恐惧、伤心、愤怒。相反地,看到好的可能性、乐观面向未来,才会让我们勇敢前行。正如海清说的:“不念过往,不惧未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无聊的星期天,跟俩室友一起逗地主,突然听到敲门声,这时包租婆扭动着她那肥胖的身躯,去开门,只看见一个带着棒球帽...
    等待飞翔阅读 233评论 0 0
  • 子夜更深难寐唯有困乏疲累入梦怎甘心许你共欢同醉昏睡昏睡强乐却还无味 (任何事、任何话都有两面性,比如说晚安,坚持给...
    古典悠梦阅读 552评论 11 7
  • 作者:阿兜 职场排雷兵,专业勾搭职场老司机,帮你发现职场大忌。 想要解锁更多的姿势,请关注微信“职场涨姿势”。欢...
    糊涂小书童阅读 33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