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80/90后的年轻人而言,在一二线城市买房已经可望不可即,一旦结婚,无论是男士给女士承诺,还是女士内心的安全感、归属感,都使得这群年轻人会选择老家县城买套房。可如今三四线城市房价真的低吗?
不久前发表过关于年轻人买不买房的文章,引起可很多年轻人的共鸣。他们绝大多数人认为,作为刚需群体,房一定是要买的,即使买不起一二线城市,也必须在老家三四线城市买一套。
而小县城就意味着当地工资水平不太高,而中国绝大多数三四线县城的平均工资在3000左右。
假如当地房价在6000元,买个100平米的三房,总价在60万,首付需要18万,也需要不吃不喝存5年才能付的起首付。
相对来说,房价还是偏高,工资还是偏低。但每年房价都在往上涨,甚至连下跌的趋势都没有。
其实会有三种人会在老家买房,从而带动房价。
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大城市房价太高买不起,退而求其次买了老家房,但常年没人住。
给子女买房的父母,父母操心子女的婚姻,而越来越多的女性把是否有房作为是否开始婚姻的一个指标。
投资买房者,小县城也有很多投资者,他们买不起大城市的房,为了减少投资风险,自然就选择了老家县城。
不可否认的是,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背后,推动了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上涨。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房价问题,而离开了打拼的城市,离开了心爱的岗位,而回到了三四线家乡,内心独白是为了家乡建设、为了离父母更近一点,其实上都是无奈之举。
随着年龄的增大、结婚生子后,他们的想法不再是刚毕业那时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工作了,他们更加想满足物质条件。
比如说,租房遇到了难缠的房东,不得不屡次搬来搬去,毫无安全感;
比如说,小孩上学需要户口,不然上不了就近的学校,不得不让小孩去离家几公里远的学校读书,每天需要坐公交或者地铁;
太多太多……
年轻人们退而求其次的回到老家,猛然间会发现,原来老家房价也不低了,普通点的七八千,高档点的一万多,而且还供不应求。
某朋友在上海工作,上个月回江西老家买房,前前后后跑了四五趟,而开盘当天还是通过摇号选房,最后他迫不得已买了套140平米的,平均8500一平米。
原来朋友打算买房90平米左右的小三房,最后等到他选房的时候,留下的只有140平米的户型了,急需买房结婚的他只好认筹了。由于超出预算,接下来的一个月就是各种借钱筹首付了。
很多人都知道老家房价虚高,但就是降不下来,而且作为刚需一族,他们迫切的需要一套房去安慰自己内心、爱人内心,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
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房价是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工作一个重要因素,房子绑定的不仅仅是住,还有教育、户口,以及安抚躁动的内心。
不仅仅是大城市的房价,老家的房价也加入侵蚀年轻人梦想的队伍了,或许真的要等到五十年后,随着社会老龄化,房价才会跌到白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