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在此隆重举行,这场盛大的仪式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回望,更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护,向世界传递出多重深刻而有力的信息。
铭记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在本次阅兵中,虽然由于抗战老兵们大都已是百岁高龄,综合考虑身体状况等因素,不再组织抗战老兵方队参阅,但当镜头扫过在天安门广场观礼的老兵们,他们昂起头颅,迎风飘动着稀疏白发;敬起军礼,努力伸展着扭曲关节;换上军装,衣服覆盖着道道伤疤。这些画面依然让无数人充满敬意和震撼。他们曾是民族的脊梁,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从“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到“梁山战斗英雄连”的贴身肉搏,这些英雄事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这番话语,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诠释。通过阅兵,我们铭记历史,让抗战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新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展示实力,彰显国家自信与担当。此次阅兵,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浩浩荡荡地驶过天安门广场,受阅部队中,新型坦克、导弹、无人机、无人潜航器、反无人装备等国产主战装备占比超过80%,首次亮相的武器装备也占比很大。东风 - 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歼 - 20S的入列将重塑空中竞争规则……这些“大国重器”“神兵利器”的出现,都是对“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彰显了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第一次阅兵相比,那时的武器还靠收缴,“万国牌”的各式武器相继登场,火炮还需马拉,飞机还很奢侈。而如今,九三阅兵场上国产现役主战装备的壮观景象,是当年畅想并未落空的最好实证。这种实力的展示,不仅是对先辈们泣血期待的深情告慰,更是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能力、有信心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中国展示实力并非为了炫耀武力或挑起战争。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以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为根本指导方针,是核大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中国展示实力,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维护和平,坚定捍卫战后国际秩序。当前,国际上有一股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歪曲二战历史、颠覆战后国际秩序的逆流,个别国家军国主义思潮抬头。在此背景下,九三阅兵的意义尤为重大。它向世界表明,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公平正义。军事评论员张军社指出,九三阅兵展示的各种武器装备,都是遏制战争的有力武器。中国举办阅兵活动,是为了让一些妄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国家三思而行。同时,这也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让世界铭记战争的残酷、侵略的残暴,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在阅兵仪式上,头戴蓝色贝雷帽、脖系蓝色丝巾的维和部队方队格外引人注目。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的维和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维和部队方队的亮相,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从抗战期间的“东方主战场”到如今的“维和关键力量”,中国一次次咽下锈迹弹片,又一次次递出和平橄榄枝,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凝聚共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九三阅兵吸引了多国元首与政府首脑高规格出席,嘉宾涵盖世界五大洲。他们的到来,蕴含着各国对中国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与世界意义的普遍认同。这场阅兵不仅唤起了国际社会共同的历史记忆,也为各国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中国通过阅兵,向世界传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各国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坚持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