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父亲在奶奶去世后曾跟小叔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爸爸还在,我们兄弟姐妹有时间还会回来陪他吃饭,兄弟姐妹还有情分,以后爸爸走了,这个家也就散了,也许就不会如现在这般了。”那时候我还小,不太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就觉得为什么不会如现在这般呢?父母兄弟姐妹既为一家人,那便是一世都是一家人啊。为什么会散了呢。后来,等我成家了,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后,才渐渐明白,父亲当年说的话,是多么悲伤与无奈。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家就在,即便是兄弟姐妹都成家立业,但父母依旧是维系家的桥梁和纽带,我们仍旧可以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父母不在了家也就散了,兄弟姐妹是家人,但更像是亲戚了,因为各自有了各自的家庭,再也回不到父母在时的那个家了。就如同一个蒜头,父母就是全部蒜瓣的支撑与维系,父母不在,蒜瓣也就离心散落了。
父母在,回家是一家团圆;父母不在,便没有回家的说法,只能算是团聚。也许兄弟姐妹很团结感情也很好,所以即便是各有家庭,仍旧会将感情维系在一起,仍会觉得家还在。但事实上很多未必如此,有些兄弟姐妹之间能维系原生家庭的情分是如此的薄淡,比如爸爸的兄弟姐妹。在我记忆里,大家庭聚餐在奶奶去世后就很少聚了,逢年过节吃团圆饭也很少能齐人,叔叔们只是除夕还有清明会回老家一趟,其他时间也很少会见面;两个姑姑更不用说,过年走亲戚,从未见过她们的身影,更别提平日的聚餐了,我也似乎有四五年没有见过她们了。即便小叔建了大家庭的微信群,大家也会偶尔聊聊天发发红包,但这又能维系些什么感情呢。
小的时候,母亲曾教育过我们四个小孩,“你们是兄弟姐妹,身体里流淌着同样的血液,是爸爸妈妈最疼爱的孩子,你们要团结相爱,人就一辈子,能有缘分成为兄弟姐妹不容易。”小的时候虽然也不是很懂这个道理,兄弟姐妹之间也常有打闹争吵甚至怨恨,但是心里却也始终记得母亲的那一番话。
父母在,我们即便吵吵闹闹,即便四个小孩都已经成家了,但我们仍是会一家团聚,不去想日后会面临什么样的选择。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会觉得我们还有父母,我们永远都是父母宠爱的小孩,我们还可以撒娇任性,父母依旧像大树一样,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庇护,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我们不会去想那么多,只想过好当前的日子。
父母从不会要求我们有多大作为,他们只希望我们的日子过得幸福,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他们也需要我们的陪伴,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就如歌词所唱的那样,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父母在我们生活里是理所应当,总觉得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大。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父母已年岁渐老,能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而时间越走越快自己也越来越忙。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父母还在我们身边,兄弟姐妹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即便是一顿家常便饭,即便是一顿闲聊唠嗑,都会让你倍感幸福,不会留下遗憾。
《百年孤独》里有一段话,“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父母在,我们不会直面死亡,不会感同身受,也不会去想应当规划些什么或是珍惜些什么,因为你觉得时间还来得及,很多事情都可以在等等。
父母不在了,你才会直面自己的人生直面死亡,才会让感觉到人生的仓促与无奈,而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去做。所以,趁父母在家还在,珍惜眼前的幸福,多关心体谅父母,多陪伴父母,百善孝为先,及时行孝,莫要空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