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的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在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两步便是天堂,
却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重重,
而走不动路
――仓央嘉措。
我不是一个狂热的追影者,得知于这部电影的时候,离公开上映已整整过去了九天。
怕见到别人的影评先入为主,影响自己的认知,便强忍住没有去翻开。
也没有去看电影预告的情节,幻想着用自己的双眼来阐释与理解。
西藏是每个人心中向往的"天堂",与我亦然。
于是,头脑在无数次幻化情景的期盼中熬过了一个下午,夜暮悄临的时候,忐忑期待的心已跳跃成音符。
天空依然还飘洒着沥沥不断的雨,家里离电影院不远不近,几公里。平日出门就是开车,今天难得的不想。窜出门,走入雨中,一任雨滴随风落在头上,竟萌生出几丝朝圣般的悲壮。
匆匆赶到影院的时候,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张前排票,好吧,就前排。凡夫俗子为了适应生活,已失去了过多对环境的挑剔,和静心等下一场的从容。
与不多的观影记忆来说,这一次没有了以往的嘈杂,历次中难得的安静。或许,观者亦如我心。
电影情节的铺开却没有想像中的婉转,更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游行。
芒康县普拉村,四川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由了尼玛扎堆父亲的一个遗愿,萌生出一次朝圣之旅。消息一旦传开,便得了大家的响应:"一个寄酒麻醉的屠户因了杀戮自感罪孽深重,寻找心灵的救赎;一个因扩建新房,致使两死一伤,不但卖掉汽车和牦牛,还欠下了二十多万的债务,为了还债而一蹶不振赋闲在家的中年汉子;一个入赘的上门女婿携带着怀孕的妻子;还有一家夫妻与一个仅九岁的女儿;……”,简单的几句交汇,没有过多的余虑。一部拖拉机,十多个老幼妇孺便组成了一支朝圣的队伍,每个人都心怀夙愿,和怀惴一份敢言的秘密。
出发的时候我以为会一路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没想到送行者就是简单的一句 一路平安 ,连多几句寒喧和叮嘱都没有,朝圣者就伏身在地,磕下了漫长朝圣路上的第一个长头。
就这儿,我很丢人地看湿了眼,上次看哭一部电影还是《忠犬八公》的最后十分钟。我们都习惯放大各种微小的事情,稍成一事,恨不能天下皆知。在各种稍特殊的日子里便大张旗鼓地纪念。
所以,电影中朝圣者让我动容的,不是命运里的人如何搏斗挣扎,而是他们的接受,他们的默然,他们从容地拥抱命运里的每个时刻。
掷地无声的力量最动人。
朝圣的路,源远绵长,量体而行的膜拜,风餐露宿,气候恶劣轮替,其中艰辛自不必说。
初始的跪拜,或许还流拘与形式,有着身体本能的抗拒与惰性。随着不断的前行,心灵得到了洗礼,便自然的表现于举止。拖拉机坏掉后的返程跪拜,葡伏于水中的跪拜,每一个决定都自然而然,率性而为,没有掺杂半点虚伪。
每一次短暂的休整,每一次拥挤于帐蓬中的念经,每一次路逢时遇到的善良……平平淡淡,朴实无华。就这样触动着观者的心,洗礼了自己,也洗礼了别人。
朝圣路上生与死的演绎,亦没有大悲与大喜。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发生,心甘情愿的接受。因其真实,不需渲染,随意的便能触动你心中的软肋。
藏经我是听不懂的,奇怪的是闭目听的时候,却仿佛能穿透我的灵魂,总觉得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内心深处中那个另外的我。
影片在"我们念经吧"的声音中草草结束,呆呆地坐在座椅上,有点意犹味尽……。
是的,朝圣之路只是朝拜者心灵的一次洗礼,寻找救赎后,生活仍需继续。
走出影院,外面仍下着倾盆大雨。
我把伞收起,脑中浮着朝圣者的念经声,一任雨水肆无忌惮地欺凌。
心中一片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