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为人类留下了一笔鼓舞人心的遗产。他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影响深远的产品,使得他誉满全球。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把“新纪元”定义为“A.F”,也就是“福特之后”的意思。
福特说过一句话:“必须减少工作人的想法,并把他们的动作也减少到最低限度,他们要尽可能只用一个动作完成每件事”,这似乎就是在回应前文得到的泰勒的想法吧。后来,福特工厂的T型车生产流程就被分解成了84个步骤。
福特做的第一件事,是将组织原则分解成三个简单的步骤:
第一步:按操作顺序摆放工具,配置工人,完工时每一个零件行进的距离尽可能短。
第二步:使用滑道或其他形式的载体,好让工人在完成操作时总能把零件放在相同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必须是最顺手的地方。如有可能,让重力把零件传到下一个工人处,供其操作。
第三步:使用滑动的装配线,让待装配零件以合宜的距离传送。
福特做的第二件事,是生产了T型车。自1908年10月1日上市,售价850美元。福特宣称:“我会造一款适合广大百姓的汽车”。果然此后19年,福特公司只生产这一种车型。就是这样,到一战结束,地球上一半的车都是T型车。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因此而彻底改变,事实上,许多人在有了T型车之后才有了第一次旅行,汽车成了重大社会变革的核心,度假,郊区,高速公路,城市化,甚至于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汽车出现之后才有生存空间的。
可以说,他是机器时代的一位主要奠基人,汽车工业的历史是一次次梦想成真的过程。福特年轻时,“无马马车”只是富人的玩物;他的梦想是把整个美国变成“车轮上的国家”。为此福特需要制造物美价廉的汽车,一部能让人“自由往返此处和彼处”的可靠机器。福特并非科班出身,但在机械发明方面才华横溢。他创制T型车,建造庞大的工厂,最终让梦想变为现实。福特的成就怎么说都不为过:他开创了20世纪最大的行业;1914年把工人日薪提高到创纪录的5美元时,他是全世界的英雄。到1920年,美国的确成了车轮上的国家。问题也来了:美国路上跑着100万辆T型车,福特实现了梦想,但只是一味继续生产。这就为后来的通用提供了赶超的机会。
我们还知道,他是一个控制狂人,他控制公司的上下游供应商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在他的努力下,T型车从最初的850美元一路降到290美元。他设置“社会部”,用以控制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可以说,当时的福特汽车公司没有管理,只有一位老板和无数助手。
把福特和泰勒放在一起就更有趣了,一个人通过试验提出科学理论,一个通过工作实践加以论证,他们所走的路都是一条完全个人的路,而且他们都很有个性,有些强迫,有时又有些招人反感。
他们的方法有着不容质疑的影响力。确切地说,他们都在全球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制造业,从1907年到1917年,效率运动使得每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每年提高33%,而此前的1900年到1907年,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9.9%。
泰勒的思想传到了整个西方世界,接着开始影响到全世界,甚至传到了日本。松下幸之助开始研究科学管理,他受到福特极大的启发,开始创建自己的商业帝国,但是松下和前面两位不同的是,他在商业中注入了强大的道理伦理:公司不是单纯的生产工具,还是社会和个人福祉的载体。
无论如何,科学管理影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福特论证了科学管理的价值。两个人都值得我们纪念。
其实,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之前那么多重复劳动都不必要了。“新技术的使用,将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比如,在PPT中画出一根不规则的管道,需要多长时间?画出一个精确的表盘,需要几个步骤……平日里,在教师们看来需要耗费“半天工夫”的任务,因为“极限思维、对称思维、减半思维”的运用,竟可以在1分钟左右完成。
“在信息化环境中,一切皆有可能。更为重要的,不仅需要运用技术本身,而且需要形成一种信息化思维。”未来学校里,信息技术不会取代教师,但精通信息技术的教师很可能会取代不懂信息技术的教师。
向每一位教师发起‘插翅膀工程’,“致力于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项培训,消灭信息化时代的‘文盲’,为教师插上新技术的翅膀,让教师借力腾飞。
我们期待着,每一名教师都能成为一粒信息化的种子,播撒希望,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