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进入孔子门下的时候,特别特别的好学,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颜回安贫乐道的生活吧。
有一次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弟子有好学的吗?孔子于是就回答说,颜回特别的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说明孔子也认同他的好学,并且还说了颜回的两个特点,不迁怒,不二过。不清楚的意思是不把分路迁移到别人身上,犯过的错误不会二次再犯。颜回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是因为他性格原因,他比较内向,凡是犯了错误会从自己的身上找,而不会从别人身上发泄。这就叫反躬自省,他知道愤怒都是自己愤怒,又不是因为别人,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愤怒迁移到别人身上呢?所以颜回才做到这一点。那他为什么又能做到不二过呢?是因为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他们也不缺这么错误的干了,这就叫知行合一。颜回的悟性真的好高啊!
还有一次,孔子让两个弟子都说说自己的志向。于是子路要说,我的愿望就是可以玩车马衣服,都跟朋友们共享,穿破了也没有遗憾。这说明子路的志向是偏外在的“成人成事”,和朋友们的“义”,。而颜回的志向是不向外炫耀自己的仁心、善良。这也可以说明颜回的志向是偏内的,他本身性格就是偏内在的“成己”。最后孔子说出他自己的志向:让老者放心,让朋友信任, 让年轻人怀念。孔子他的志向是偏内外都有,这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仁。
有一次颜回问孔子关于仁,孔子根据颜回的内在的特点和他说,克己复礼为仁。每天都可欺负你,天下便成仁。因为颜回的性格是偏内的,所以他做的克己很容易,但如果做到复礼的话,可能就有点难度了。孔子是支持烟火右边外在一点,这样的话便成了一个真正的仁,里外都满。那如果是子路的话,孔子会不会跟他说克己复礼呢?那肯定不会了,既是你跟他说了,他也不会去干的。因为他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他非常喜欢行,所以如果你要他干什么他会立即干,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其中的含义是什么,所以孔子是绝对不可能跟他说克己复礼的。
颜回的悟性特别高,比他也去实行了,他可以顶一碗饭,一碗水在一个捡了我的房子里,可以尽情的沉浸在阅读学习之中,毫不伤心。这种语言我已经差不多,你会到孔子那个仁的程度了。那这些环境对颜回到底有没有困扰呢?在物质方面肯定是有困扰的,毕竟只有那么少的食物。但是在精神方面是没有的,因为他每天都很开心。
那如果换做我是颜渊的话,我应该不会这么干,因为毕竟是贫嘛,谁都不希望平,但是如果能安富乐道的话,那岂不是更好了,所以大家都追求的是安富乐道。毕竟当时的经济条件……现在都已经小康了,谁还不爱富乐道吗。
但是颜渊的境界要比我们更深一层,因为在复的境界中可能就不太能领会,或者是很少能理会这种乐道,也许就是一种金钱的敷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