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训练营的海报,果断报名,一个月十本书,这是在我现有人生经历里没有发生过的事,试试看能不能驱动自己。
直到开营前加了往复随安组长的微信,他问我为什么参加?想收获什么?因为要回答他的问题,才开始思考,有点像小学毕业前写同学录的心态,找了个理由:就是想给自己找个扳机点,不仅仅停留在听书的阶段,开启看书的旅程。
看到还要打卡,第一反应是要不潜水吧!转念一想要不试试,鼓起勇气写了第一篇。突然杀出总分总,内心有点小倔强,凭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我写文章是为了记录我的心得,不是为了迎合总分总。不知怎的,就想到了组长和管理组,自己不也是像他们这样,做着这些“苦口婆心”的工作吗?是游戏本就该有规则。回归正念,感恩一下台前幕后付出的人们!
于是开启了我第一次社群学习打卡旅程,在训练营里我遇见了自己的潜力,原来自己看书真的可以很快,并且能迅速搜罗出核心要点。有时还能跳出一两个和工作或者生活结合的想法。当然这些跟听过樊登老师解读有很大关系,感觉自己站在樊登老师的肩膀上领到爆棚勋章,看完一本书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当然十本书也并非都顺利,《贫穷的本质》就是拦路虎,可能是因为樊登老师没有解读,我失去了巨人的肩膀;可能是因为这个领域,从未涉猎,我没有点滴基础;也可能因为确实有些生涩难懂。虽然没有樊老师,但是我遇到了小雪,和我一样处在困惑和迷茫中;虽然没有基础,但是我有组长点睛;虽然生涩难懂,但是我找到了方法!
看完书需要写打卡文的时候,问题来了—难产。不过回想起来,我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丝放弃的想法,可能跟每天都能收获点赞和偶发的A+有关吧。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我认识到,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怎么写,是因为自己没有想好,一旦构思好了,所谓行云流水。还有就是输出不是单纯总结书本,写本书已经不易,从繁入简更难。看书其实是第一步,合上书去想是第二步,最后才是写打卡文,如果跳过第二步直接想完成第三步,结果是要么写不下去,要么写了读不下去。
要说收获呢,除了征服十本书带来的成就感,就是自己变得有“力量”了。
面对生活的困境,我的力量来源于成长型思维,更多关注困难带给自身的成长,而不是痛苦。
面对工作的挑战,我的力量来源于风险控制,现在的工作早已不是埋头苦干的时代, 方向不对的努力,无疑是加速死亡。
面对恼人的人际关系,我的力量来源于提升领导力,更多的立足培养,而不是人管人。
面对亲密爱人,我的力量来源于自省和爱,婚姻不是交换我对你好,而是彼此成就更好的自己。
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我的力量来源于追求幸福的能力,学习知识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才是我们的对幸福的追求。
面对缺乏关注的财务问题,我的力量来自专家指导的理财路,慢慢养大我的金鹅。
面对想要变得更好的自己,我的力量来源于习惯力和表达力,有了方法,剩下的就是努力相遇了。
面对个人价值的思考,我的力量来自提升影响力,送给我压倒拖延症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读书这件事,我会一直跟着巨人走…
在这个训练营期间,我错过了和大家互动的时间,我甚至没能给逸嘉投票,她是我心怡的对象,但是当我看完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投票的时间,好在她胜出了。因为喜欢逸嘉,想认识她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这个训练营我是花了钱的,钱有一部分应该是用来链接同频的人的,同时应该学习社群管理,其实这些应该是入群前应该想明白的事情。
训练营顺利的开启了我的扳机点,每天早起,是早起,不是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改文章打卡。睡前一定要完成初稿,才能心满意足的睡去。在打完第30天的卡后,我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而有点要失去的不舍,我还没来得及认识那么多人,我还没来得及感谢那么多人,我还没来得及表达那么多喜爱,我还没来得及……
没有训练营陪伴的往后余生,希望自己能坚持读书,如果小雪愿意跟我一起的话就更好了。更重要的是写文章输出,如果往复随安能一直帮助我就更好了。并且尝试讲书,如果我能像逸嘉那样尝试第一次就更好了”。今天听完了《意志力》,我想就从第十一本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