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焦点解决网络初级七期坚持分享第26天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会羡慕强势的母亲,因为我发现她的孩子都过的很不错,可是我的母亲只是性格强势,她从小就要求我要拼尽全力,我以为她是要求我独立,其实她也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思想期待在我的身上,在我渐渐独立之后母亲并不是我看到的那种强势,我无法接受会经常和母亲大吵,但我自己也不自知这种错误的做法。
直到我读了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慢慢领悟到:认命,是一种接纳,接纳我就有这样一个不完美,甚至虐待过自己的母亲。接纳不等于认同,不等于屈服,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力量,一种与自我和解的必经之路。
如果我们不认命,还会在不停的改造那个不完美的父母,跌进完美父母的陷阱之中,像个孩子似的疲惫地奔波,奉献你的一生,终究徒劳无获。
罗杰斯说,最理想的关系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种理想的关系,只存在于婴儿阶段的幻想中和专业的心理治疗中。克莱因认为,当婴儿有需求时,母亲能及时的满足,婴儿会认为妈妈是好的,自己也是好的。
科胡特阐述的更加清晰,婴儿带着自我全能的幻想,渴望一位如TA自己一样完美的母亲能及时回应TA的需要:我是优秀的,那么你(母亲)也应该是优秀的。
这些幻想是建立自我价值的重要路劲,母亲的回应是无比的重要,如果母亲没有回应或没有能力回应,我们的幻想并不会破灭,而是会保留下来,一直渴望有一个完美的母亲。
当我们无法走出完美母亲的幻想,可能会采取破坏性的行为,来验证你的假设,和父母的冲突,对他人的苛责和抱怨,对自己的不满,甚至自残自杀,其实是那个小婴儿在渴望获得母亲的积极回应,TA觉得自己不够好。
如果我们很不幸,未能在幼儿阶段获得父母的积极回应,我们的路会比较难走,但这并不是灾难性的不归路。我们可以尝试做自己的父母,利用在这条路上艰辛跋涉而获得的经验,学会回应和照顾自己。
如果我们已经长大,尝试着放弃完美父母的幻想,你会继续成长。这不是你的错,或许也不是父母的错,对于你来说,这就是命吧!
我觉得我自己还在成长,和我的母亲一同成长,不知道未来如何,但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我觉得母亲很伟大,陪伴我成长,我愿意去努力完善自己。谢谢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