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
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抒写者:自然
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
与灵魂作伴,让时间对峙荒凉,我无需对任何人交代。抒写者:云紫
仓央嘉措是神秘的,仓央嘉措的诗也是神秘的。
仓央嘉措之所以被世人珍爱,不仅仅是缘于他六世达赖喇嘛的尊位,更缘于他自身洋溢着活灵活现的“人性”。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抒写者:张荣平
诗歌综述
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译本公开发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种,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
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抒写者:沈三娘
汉译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实准确并保持原诗风姿,再加上赵元任博士的国际音标注音,树立了科学地记录整理和翻译藏族文学作品的典范。仓央嘉措在藏族诗歌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了新的诗风,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抒写者:如月
仓央嘉措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抒写者:自然
他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抒写者:王晶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短短的一首小诗,道出了多少心酸凄楚,真是美得不像话。
内容之美
1、大胆的写实性。仓央嘉措是宗教领袖人物, 但他敢于写出自己的现实行动、 内心感受和生活理想, 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挑战, 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2、真挚的情感性。仓央嘉措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 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
3、深刻的哲理性。仓央嘉措的诗歌, 有不少在叙事的同时,概括出丰富的人生哲理, 通俗中透着深刻, 给读者以启发。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抒写者:闲敲棋子
形式之美
1、和谐的音乐美。仓央嘉措的诗歌运用了语言本身的抑扬节奏和藏族“谐体” 民歌的特点, 使诗歌韵律极强, 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 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悦耳。主要表现在: 一是运用民歌“谐体” 的特点和语音的抑扬顿挫来体现韵律美。仓诗大多每首四句, 每句六个音节, 句法整齐, 每两个音节一“顿” ,每句分为三个“顿” , 即“四句六音三顿” , 再加上一、 三句表示语气未完的“扬式” 和二、 四句收尾的“降式” ,就显得节奏清晰,起伏跌宕,简短有力, 形成一种优美的音乐效果。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抒写者:自然
2、悠远的意境美。仓央嘉措的诗歌大量地运用了比拟、 双关、 象征、 排比等手法, 以此烘托渲染气氛, 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创设出悠远的艺术境界, 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仓央嘉措堪称使用意象传情达意的巨匠,诗歌作品中各类意象比比皆是。事实上,意象的丰富性已经构成了仓央嘉措诗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3、通俗的自然美。仓央嘉措所处的时代, 文人多受“年阿” 诗体的影响,崇尚典雅深奥、 讲求词藻堆砌之风盛行, 而他却坚持将通俗的语言写入诗篇, 使《情歌》 语言简洁清新,平淡质朴,自然流畅, 柔美委婉。
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抒写者:自然
抒写丨少数人了解的幸福
我们写字练字
不仅仅是追求
“把字练好”这一种结果
我们还希望大家能享受练字的过程。
这是一个让自己不断变好的过程
这是一群人互相陪伴一起努力的过程
这是我们坚持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变成
一个可以陪伴终生的兴趣的过程
这是一个让自己生活充实有所寄托的过程
这是一个让心静下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