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你们分享的是构成一个优质社群的5个要素。
构成社群的第一要素——同(interest),它决定了社群的成立。
所谓“同好”,是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共同认可。可以基于某一种行为,比如爱旅游或者爱读书。可以基于某一种标签,比如星座、某明星的粉丝。可以基于某一类三观,比如“有种,有趣,有料”的罗辑思维,“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秦友团。
同好是我们找到同质的人的原点,但“同好”仅仅是一个社群成立的开端,要想真正存活、发展、壮大,还需要后面的几个要素。
构成社群的第二要素——结构(structure),它决定了社群的存活。
很多社群为什么很快走向沉寂,是因为最初就没有对社群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规划,这个结构包括组织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这四个组成结构做得越好,社群活得越长。
首先来看组织成员,我们发现、号召那些有“同号”的人抱团形成金字塔或者环形结构,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初的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巨大影响。
其次就是交流平台:找到人之后,要有一个聚集地作为日常交流的大本营,比如微信。
再有就是加入原则:有了元老成员,也建好了平台,慢慢会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那么就设立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一是保证质量,二是让新加入者由于感知加入不易而格外珍惜这个社群。
最后就是管理规范:人越来越多,就必须有管理,否则大量的广告与灌水会让很多人选择屏蔽。所以,一是要设立管理员,二是要不断完善群规。
构成社群的第三要素——输出(output),它决定了社群的价值。没有足够价值的社群迟早会成为“鸡肋”,群主和群员就会选择解散群或者退群。但也有一些人会再去加入一个新的“好”群或者选择创建一个新群,也有一种情况是群员不退群,继续留在这个群里,他会看一看这个群能不能给他带来价值,如果观察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群完全不能给他带来想要的价值,他可能会在群里发其他产品的广告等等。为了防止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好的社群一定要能给群员提供稳定的服务输出,这才是群员加入该群、留在该群的价值。比如罗胖坚持每天一条语音,大熊会定期做干货分享、秋叶有课程和动手实践,某些行业群定期可以接单等。
另外“输出”还要衡量群员的输出成果,全员开花才是社群,如果仅仅是一枝独秀,那走的还是粉丝经济路线。
构成社群的第四要素——运营(operate),它决定了社群的寿命。
这一点我们在第一期的知识彩蛋:怎样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社群中说过,一般来说,社群运营从始至终要建立“四感”:
仪式感。比如加入要通过申请,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惩等,以保证社群规范。
参与感。比如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等,以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
组织感。比如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战斗力。
归属感。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凝聚力。
如果一个社群通过运营,拥有“四感”的同时,还有了规范、质量、战斗力和凝聚力,怎么可能不长久?
构建社群的第五要素——复制(copy),它决定了社群的规模。
由于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那么社群越大,情感分类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社群如果能够复制多个平行社群,会形成巨大的规模,在真正做出此举之前,请先回答3个问题:
第一,是否已经构建好自组织?要考虑是否具备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能过于围绕中心展开,但也不能完全缺乏组织。
第二,是否已经组建了核心群?要有自己一定量的核心小伙伴,他们可以作为社群的种子用户加入,引导社群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否已经形成了亚文化?要形成一种群体沟通的亚文化,比如大家聊天的语气、表情是否风格一致?这都是社群生命力的核心。
大家可以根据这5个要素,给自己的社群打分,看看自己经营的社群都存在哪些问题或者漏洞?我们也会在后续的推送中和大家分享优化社群的方法和技能,欢迎继续关注。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构建优质社群的方法可以归结为:
找同号、定结构、产输出、巧运营、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