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消费者需要咖啡来提神,却不太在意咖啡的味道,又或者仅仅喜欢咖啡馆的气氛和咖啡的香味。对许多咖啡师膜拜的花香、果香,不太理解,并也喝过很多杯不同的咖啡,但是不知道什么样的咖啡叫好喝或不好喝?下面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聊聊。
从客观上来讲,问题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喜好,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所以我们先聊聊什么叫“好咖啡”、“坏咖啡”,通常认为不好喝的咖啡就是“坏咖啡”。
客观:田口护先生曾在著作中多次提到,创造好咖啡的四大条件分别是
1.无瑕疵的优质生豆
2.刚烘培好的咖啡
3.刚研磨好的咖啡
4.刚冲煮好的咖啡
总结成一有点拗口的话就是“没有瑕疵的生豆经过适当烘培,趁着烘培完还新鲜的时候恰当的研磨,然后正确的萃取得到的咖啡”
那么,为什么是这四大条件呢?我们再深入的聊聊。
1.优质的生豆:很多朋友都知道咖啡豆在烘培之前是“生的”,并且颜色与熟豆差异很大。生豆中,会因为处理工艺和等级划分等因素参杂不同比例的“瑕疵咖啡豆”,甚至石头、木屑等。 如果这些瑕疵豆在烘培前未经过挑选,而被制作成咖啡,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味道,如酸败、腐烂、泥土味等。
2.刚烘培好的咖啡:指的不是上一秒出锅炉的咖啡,其实正正刚烘培好的咖啡并不是太好喝。因为咖啡豆烘培好后,内部还会进行未完成的化学反应。一般三天到一个月,是咖啡豆好的赏味时间。当然会因为烘培深度和储存条件有差异。
3.刚研磨好的研磨:从烘培好以后,咖啡豆一旦经过烘培,香气成分就会流失,成分也会因为氧化而逐渐劣化。研磨成粉以后,表面积增加了数十倍之多,氧化程度会瞬间提升。
4.刚冲煮好的咖啡:咖啡在萃取以后,大多数可溶解物质已经与水融合,进入杯中。它也会随着时间、温度慢慢挥发并氧化,一杯刚冲煮好的热咖啡,和一杯冲煮好后冷掉,再加热的咖啡,味道截然不同。
如果以上四点都做到了,我们可以说这杯咖啡是一杯“好咖啡”,如果全部做不到,或者只做到一样,我们可以说它是“坏咖啡”。
说完客观的评定,我们再聊聊主观的判断。
主观:一个人的味道喜好,不仅仅受到了过往经历的影响,并且还受到DNA、文化背景,以及其他“四观”(听、视、嗅、触)的影响。
比如1990年3月,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决定禁止西蓝花出现在“空军一号”上,因为老布什总统不喜欢西蓝花的味道。所后就遭到了营养学家的质疑——这个决定会不会对美国儿童形成不良示范。愤怒的加州菜农把十吨西蓝花千里迢迢运到华盛顿特区,以示抗议。
直到现在,味觉还有许多人类未知的领域。1930年时的科学家认为,所有人的味觉基本都一样,直到苯硫脲的味觉实验展开。
味觉其实全在脑中,是完全内在的经验。咖啡的味道和香气可唤起记忆和感觉,让你从大脑中搜寻相关的模块,并进行分析,判断喜欢或厌恶,这个过程仅需要十分之一秒。如果你没有办法辨别,很可能是你相关模块的信息过少,以至于你没办法做出判断。我给的建议就是多喝多尝试,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模块并最终找到你认为好喝的咖啡。
最后,如果你还要问我什么样的咖啡好喝、不好喝?请现在念出咖啡两个字,出现在你脑海中的咖啡,就是你认为好喝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