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之《枕草子》

说起《枕草子》的名气,大抵可与《源氏物语》并提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双壁。于是前段时间购置了一本,趁假期在家消磨。

起初并不解其趣,只觉得作者的文字太散,任性而琐碎。三百二十二篇中,长短不一,可谓对周遭事物与人情,一一细话。除春花秋叶,日月星辰等种种风流之物,或感或评,就连那牛车过人家门的小事也有。有时读来颇嫌累赘啰嗦。

然而,这或许恰恰是平安年代兴盛的‘物尽’的文学手法。借作者清少纳言的笔录与文字,细化而详尽,让我们得以看到一幅丰满、挺拔、栩栩如生的平安年代的宫廷御市井紧密相连的生活画卷。

可惜,那个年代没有相机,否则把清少纳言的三百二十二篇转变成一帧帧的图绘画像,合该是怎样扣人心弦,美尽其态的一套写真。

春天黎明很美。

逐渐发白的山头,天色微明。紫红的彩云变得纤细,长拖拖的横卧苍空。

夏季夜色迷人。

皓月当空时自不待言,即使黑夜,还有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就连夜雨,也颇有情趣。

秋光最是薄暮。

夕阳发出灿烂的光芒。当落日贴近山巅之时,恰是乌鸦归巢之刻,不禁为之动情。何况雁阵点点,越飞越小,很有意思。太阳下山了。更有风声与虫韵……

冬景尽在清晨。

大雪纷飞的日子不必说。每当严霜铺地,格外的白。即使不曾落霜,但严寒难耐,也要匆忙笼起炭火。人们捧着火盆,穿过走廊,那情景与季节倒也和谐。一到白昼,阳气逐渐上升,地炉与火盆里的炭火大多化为灰烬。

于是,不得不叹作者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意境,寥寥几笔变打造出一个遥远陈旧年代里,冗缓而迤逦,却又唯美诗意的境界。

明明是极小,即微不足道的小事或瞬间,也被描摹得风致隽秀,情谊盎然。

比如,笛声。听闻笛声最妙的时候,大约是明月夜里,坐在车上,忽而听到,由远而近,然后渐行园区,依稀可闻。一边心系那悠然的笛声,怕车行驶得太快错过,一边又忍不住去想吹奏者,该是怎样的人呢?


当真是极具风雅的描写,美妙得让人读至便浮想联翩,宛如已有笛声在旁,听得陶然入神。

再有那感叹’流逝而不稍停的事,有扬帆而过的船,人的年龄,还有四季春夏秋冬。

精辟之外,字字珠玑,妙笔生花,当中不乏是一个时代的精致与繁华,海域一个人的锦心与绣口,那种对平淡事的留意与感悟。无悲凉意,无困顿色,如积雪般清雅,又因一段沉香而惊艳。

竟而让读者体会下来,恍惚太过优雅与诗情。然而,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其功深熔铸之处,千年的美学观念仍能让我们触动心潭,有灵犀之应,便是其惊鸿之姿的魅力。

纵然是平常事,在似水流年间沉浮,因一颗玲珑剔透心,放眼去,便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日,内大臣将一些纸张献给皇后。皇后问我:“在这上面写些什么才好?”又说道,“皇上已经写下《史记》的文章了。”我便...
    夏槿11阅读 3,281评论 13 22
  • 谁将落日照黄昏? 却把清晖拭泪痕。 木叶萧萧风寂寞, 轻云掩月应伤魂。
    花屋主人萧寒阅读 420评论 4 27
  • 有没有一些事,时至今日,还是让你耿耿于怀。 悬在心里,放不下,忘不了,无从改变,折磨自己。 如果当初能够稍微成熟一...
    前前向前阅读 432评论 0 0
  • 1 “叮铃铃——” 下课铃一响,整个校园都沸腾了。 同学们争先恐后冲出教室,顺楼道右侧“噔噔噔噔”下楼,从各个楼道...
    橙蓝子翔阅读 518评论 6 3
  • 《怡景再回眸》 墨淡白素飞另离, 鸿杰开圆器如声。 天宫心出忧摆点, 惠情只在花景童。 朝胡朝摘朝凯怜,ps:朝 ...
    春城怡景阅读 425评论 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