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内容回顾:
- 年金的概念:持续多期的收入
- 买了债券后,市场回报率升高了,就是亏钱
- 政府举债的本质,是自己向自己借债、所以借多少都无所谓吗?
- 保险和储蓄的区别:风险偏好不同
- 保险的运作原理:细分+加总
一、“七二法则”的运用
一份本金,要隔多久才能翻倍?
72÷当前年利率=本金翻倍的大致年数
- 年利率5%:72÷5=14.4,则这笔本金在年利率为5%的情况下,大约14年后能够翻倍
- 年利率10%:72÷10=7.2,7年多一点,本金就能翻倍
二、不能脱离时间点讨论年金现值
为了谈论简化,假设每年的年金数量是一个常数。如果每年的年金数量是变化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做计算
但是,我们不能脱离时间点来进行讨论。讨论知识产权的保护年限,要记住两点:
1、是站在颁发专利或商标保护的那一时间点上,做出这个决定的
**2、讨论的是具有普遍性的规则,而非个案。
三、人在不同场合的风险偏好不同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风险偏好。
一个买保险的人,也可以同时买彩票
- 买保险时,他是风险厌恶型的人
- 买彩票时,他是风险偏好型的人
四、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应视情况斟酌
周一的问题:
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人类是会变得更好,还是会变得更糟?
1、大部分人认为:没有知识产权,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糟。
2、反面的意见:知识产权应不应该由政府出面保护?
经济学界有过多年的讨论。
- 早期经济学家认为,肯定应该保护,鼓励人们的发明创造
- 后来的经济学家有了更复杂的思辨,庇古认为专利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
- 再后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专利保护弊大于利
- 当代一些诺奖得主、经济学家认为:知识应该为人类共享,发明创造者的收益应该由政府统一支付。
- 例如萨缪尔森认为灯塔、知识等这一类的公用品,一个人用不影响别人用,不该收费,它的生产应该由政府统一提供。
-
思想、发明、创造本身很难界定。
- 难以清晰指出它的边缘、形状、质量。思想、发明、旋律等之间,究竟有无相似之处、有无相互抄袭,很难说清。
- 一项发明,究竟是灵机一动,还是大量投入的结果?有多少人能独立想出轮子和橡皮铅笔?若都交专利费,要花多少冤枉钱?
- 但是有些发明,例如药物,研发成本极高、仿制成本极低,需要得到强保护。
因此,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非常复杂,不能一刀切,不同情况,应予以不同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
五、“一人做事一人当”的社会制度最有效
周二的问题:
假如有两个社会,一个社会,每个人的手都放在自己口袋里过日子;另一个社会,每个人的手都放在别人的口袋里过日子。这两个社会发展下去会有什么不同?哪个好?为什么?
弗里德曼说: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经济;
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
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最浪费;
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
衡量一个社会制度设计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要看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多大程度有自己负责。一人做事一人当,而不是一人做事别人当,别人做事自己当。尽量减少一个人的行为或言论的外部性。
六、保险公司的重要作用是分摊风险
周三的问题:
商业保险公司究竟能不能减少社会上总的风险?还是只能重新分摊社会上的既有风险?
1、总的风险增加还是减少,很难判断。
可能是有些风险减少了,而另外一些风险增加了。如:
- 买了汽车保险的人,外面下冰雹时,他可能就不会把车挪一挪,以防冰雹把车砸了。
- 全民医保的国家,与医药费自付的国家,国民保健意识、锻炼积极性很可能不一样。
2、保险公司更重要的作用是分摊风险
由于人们对风险的评估不一样,有些人是“风险厌恶”型的,有些是“风险偏好”型的,这些不同,使风险得以分摊,人们的幸福感普遍提高了。
与第一讲中所说的战俘营里的经济学一样,面包、牛奶、香烟总量不变,经过重新分配后,所有人的幸福感都提高了,道理一样。
七、政府强制购买保险的理由
周四的问题:
既然买保险是一种个人行为,为什么有些国家要强迫所有人买保险呢?理由是什么呢?
政府不能见死不救,但是如果真的对所有遭受灾害的人都全额赔偿,它又承担不起那么承重的财务负担。所以政府逼着所有人事前购买保险。
例如:
- 大学生入校注册前,必须购买保险,通过制度来解决大病救助问题,而不是靠捐款。
- 美国密芝根湖冬季凿冰钓鱼的风险。
八、周五辩论
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好不好?
-
正方
欠债是为了更好解决当前经济问题,谋求未来发展,欠债本身不是问题,只要将来能还就行。
-
反方
政府应该量入为出,不该欠债。政府巨额的欠债是现在的人,对将来的人的剥夺,将来的人还没有出现,没有投票,现在的人就把债务推给他们,这不公平。
我支持正方。但一个前提是:经济是增长的。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把明天的钱拿到今天来花,可以在时间的维度上,更好地使用资金。适当的借债,有助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