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习大大
近代中国,吃不开放的亏太深重了。因为自以为是,封闭保守,导致全面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被进而被西方先进的坚船利炮打得一败涂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差点亡国灭种。如此沉重的血泪屈辱与国耻,当引起后世万分警惕,永远不能再搞闭关锁国,永远不能自恃天朝上国而睥睨全天下。历史的错误不能重演。
开放是个好词儿,于国于企业于个人,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系系统生机与活力的维度。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封闭”的系统,会自然而然从有序走向无序,最终达到热寂的状态,也即所有能量都转化为热能,所有物质的温度达到热平衡。封闭系统一旦达到热寂状态,也就意味着该孤立系统已无任何变易的可能,死寂一片,了无生气。这一幕与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周期律很相似,在无外部力量,比如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和西方殖民者的扰动下,中国的朝代很可能还得经历农民起义—建立新王朝—农民再起义这样的死循环,直至被外部力量打破,或者内部无以为继,发生种族或文明灭亡,也就是走向“热寂”。
反观历史,凡是主动打开大门,放手拥抱世界的朝代,大都是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最典型的当属有唐一代,唐太宗有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是这种博大的胸怀和开放心态,使当时的大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皇城长安也海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商贾、人才,外籍人士在朝为官者人数众多,比较著名的有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曾担任唐朝的秘书监监正,相当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还有如12岁来大唐留学的崔致远新罗人,僖宗时官拜溧水县尉;新罗人金思兰,还是新罗王金兴光之侍子,玄宗时官拜为太仆员外卿;高丽人高仙芝,玄宗时官至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
开放对于一个国家如此重要,对于个人其理依然。从最形象的角度说,我们必须时刻与外界交换氧气,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假如我们是封闭的个体,不开放自身与外界进行互动和交换,我们很快就得毙命。也正因为男女之间的开放和交合,才孕育新的生命,而不使人类基因的延续断档。从个体成长的过程来说,也是不断保持开放,才得以成熟、完善的过程,当个体生命走到尽头之时,其与世界的开放也划伤了句号。有趣的是,越是体现更大开放格局的人,其成就作为也可能越大,比如既能引领社会精英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又能动员最广大穷苦工农“打土豪,分田地”的某师范生,身体里藏了一个平头哥的马老师也说杭州受益于开放,他本人也受益于开放,他既能游刃于政商两届,也能与娱乐明星,甚至与李一道长、玩蛇玩到手眼通天的王林大师都有交游。这种个人开放的格局,着实令人惊叹。
开放二字,不过两层含义:打开心胸,放手去干。
红尘中人,心灵蒙垢,所谓无明是也,最难的一件事就是打开心胸,走出舒服区,直面不确定,从而不断进取,在无时不刻的自我反省中,笃定初心所向,增益其所不能,做出某些巨大牺牲。所以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并不仅仅是坚持的人不多,更因为在出发的那一刻,很多人就已经注定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大多数人并不具备打开心胸的必要条件和因缘际会,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过程,某一刻、某一环的缺失,就会导致系统性坍塌的风险。然而,心胸能够打开几分,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未来征程中,个人所能达到成就的几分。增一分,可能海阔天空,减一分,可能身无立锥。心之伟力,不可估量。
思想的最大价值在于实践,承载思想的知识,只有在放手去干的过程中才能闪耀出万丈光芒。唯一放手去干,人才活得真实,才活得踏实,才会对所有的虚幻有最坚定的摈弃,才会对坚守的信念始终如一。放手去干,不是鲁莽蛮干,也不是在精确计算好了所得才出手。而是在秉持价值观的前提下,秉笔直书,仗义执言,横刀立马,捐躯赴国难。是任正非这种“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的身先士卒的英勇气概,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往无前。
当然,万有阴阳,放手去干的阳面是正义、勇气、牺牲的体现,而阴面也不可少,因为“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引刀成一快容易,把事情干成却殊为不易。成熟的理想主义者需要为理想苟且地活着。放手去干之阴,要旨在谋略,霹雳手段不能少,防身之术不可缺。
开放既是物理,也是人性的光辉,打开自己的心胸,容纳世间顺逆荣枯,放开自己的手脚,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最高的开放,大概就是天人合一了,物我一体,心外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