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慈悲;
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善良。
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题记
月月姑娘就是这样善良的人。
月月姑娘长相普通,性格平和,每天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满足很快乐。大学毕业后,月月工作了,工作内容不难,月月颇能胜任,所以工作之余,还能追剧,听音乐,和朋友聚餐聊天,虽然离家很远,但是月月很满意这样的生活,仍然持续着大学时代的生活状态。只不过这个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个大都市里,月月姑娘很开心很满意自己的现状。
不过很快,月月姑娘就不开心了。
由于调换部门,月月有了一个新的领导。这个领导是女性,颇有威名,第一天,月月就感受到了不正常。关于这个领导,月月早有耳闻,是单位的资深员工,之前,月月也和其有过接触,觉得领导虽然其貌不扬,眉眼和嘴角都给人一种莫名的凶狠的感觉,但是似乎专业能力很强,所以象尊重师长一样尊重她,而且领导的年龄比自己的母亲年龄还大些。
第一天,月月发现这个领导说话的语气丝毫不同以往,似乎很不欢迎她,她也没有办法,虽然不是很开心,但是月月仍然默默承受。一周之后,领导更是肆意妄为起来,没有什么来由,就训斥痛骂她,部门只有她一个员工,她后来陆续得知,在她之前有10余个青年员工大都不到1年就离职了,其中有一半多是3个月不到就离职,最夸张的是有两个人第二天就不来了。一次一个原来的离职的员工回来办些事情,对月月欲言又止,但是月月能够看出来,这个考上了研究生的前同事在极力掩饰对她的同情。后来,月月发现,凡是有利于自己提升专业技能的场合,领导都让她回避。布置任务向来没有规划,让人摸不着头脑,从来没有工作方面的指导,对工作中的一点点错误就会夸大其词地呵斥。月月努力做到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对待领导,但是丝毫没有作用。她感觉到自己可能在这里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想离开这里,这个念头虽然一再被按压,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某个事情引发,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月月觉得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了,如果不解决没准儿就会抑郁了。
她联系了我。我很早之前就认识她。
月月初中时,我大三。月月平时成绩很不错,可是一到期末考试总是发挥不出正常水平,所以,她的母亲通过别人找到我,希望我给辅导功课。我那时还不是心理咨询师,可是让我辅导中学的数理化,我觉得自己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不过我还是答应了,和月月见面后,我发现她挺健谈的,和别人所言的过于害羞内向并不吻合。其实这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内向的人在一个能够让自己轻松的人面前会立即转变为外向型的。
我先问她功课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她说:其实没有。然后,倒是问了我很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活的状况以及我的感受。我当然很愿意说这些,因为我从初三起就被严格管教起来,之前自己愿意看的杂书闲书都搁置了,由于作业太多,补课很多,作息被上课和自习排得满满的,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看杂书。到大学后,我被图书馆的两个阅览室深深吸引,大多数时间就是呆在这两个地方看书,似乎是弥补之前四年的损失吧。我和月月说:大学和中学非常不同,中学阶段我们是被安排者,被老师和家长安排,是老师选择内容来告知我们应该学什么,家长安排吃穿我们被动接受即可;而大学是自由的,就象身处知识的海洋,自己可以任意遨游。总之,我觉得到了大学,就能更加接近真理,所以我一直认为上大学是最好的路径。
月月说:我也好向往大学的生活,我也对三点一线的生活厌倦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大考就紧张。我说:把每一次作业都当作考试来对待,那么每一次考试就会象作业一样轻松。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大学中能得到的,通过别的路径也能得到,所以,以平常心来对待就好。后来我没有见过她了,只是从别人那里得知,她考上了重点高中,之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学所在的城市。本来工作挺顺利的,没想到这两年工作遭遇这种不幸,她在考虑是离职还是准备考研。
聊天过程中我从月月的描述中脑海里出现了那位领导的形象,感知到月月的工作环境,我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月月说:我想成为有专业能力的人。于是,我说,那么你可以考虑准备考研,在单位没有机会,并不代表你以后没有机会。当然目前该做的工作还是要认真对待。我们无论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的时光,认真对待这段时光中的每分每秒,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以最平和的心态顺其自然就好。
其实,我内心有个预测,我觉得月月目前的这位领导应该也不会长久,但是我没有告知她,因为觉得没有必要。于是我建议月月考研,转移注意力。于是月月开始准备考研了。数月之后,月月忽然电话告知我,她的领导离职了,原来领导的家里出事了,她在国外的独生女家庭变故,无法独自带两个孩子,而且领导年龄也大了,无法承担繁重的工作了。月月的工作环境又恢复到了刚毕业之后的轻松愉快的状态。我问:那你有什么打算?月月说:我仍然决定考研。经过这段经历,我觉得一个人总是处于舒适区,是无法进步的,在年轻的时候就享受舒适,不利于以后的人生之路。如今想来,这长达三年的不舒适的经历让我的心灵成长了。
我很高兴听到月月能够这样说,看到一个心灵的逐渐成长,我的内心感觉到莫名的喜悦。
其实,我也通过月月的这段经历验证了生活的规律,那就是:如果你让爱你的人感受到痛苦,那么你爱的人就会让你感受到痛苦。月月很尊敬这位领导,想对待父母一样,可是没有从这位领导那里得到她应该得到的指导和成长机会,这是不符合生活的平衡法则的。于是,生活就会改写这位领导的命运,这位领导的女儿是领导最爱的人,她的女儿遭遇了家庭变故而陷入困境,她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可以说等同于她施加给月月的痛苦。
平衡法则其实在很多地方都体现着。生活还没有结束,我知道,故事还有续集,在祝愿中我期待着更多的心灵成长的故事。

水木心艺:中科院心理所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硕士/在职博士、清华大学法学学士、东北师大理学学士(生物学);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促进委员会专家委员、客座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首批婚姻家庭咨询师、多家健康机构和教育机构顾问。20余年中学与高校教学及管理经验,专注于青少年教育心理及教学管理研究,自闭症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申报、参与并完成5项市级课题。出版诗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