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是从内容方面提出来的,是针对选材而言的。我们有些同学在写作时,总喜欢用一些别人用惯用滥了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他们拿来方便,写来顺手,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成文。可是这样的文章,读了自然让人觉得是陈年旧事,毫无新意。尽管此类文章也语句通顺,没有什么错别字,但至多也仅是中等档次,是很难吸引人的,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今天考试很特别,老师监考特严,发下卷子以后,老师总是走来走去的,只要那个同学稍稍歪头张望一下,老师就瞪眼怒目,令人不寒而栗。教室里只有沙沙的写字声的和刷刷的翻卷声。这时,突然一阵怒喝:“别抄袭!”使全班同学吓了一大跳,我的笔也掉到了地上,同桌一震,连凳子也打倒了。这次考试真不寻常啊!
这段文字出自习作《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不同寻常”在哪里呢?我们看不出来,无非是监考严了些。而监考严格是非常普通的事,如果监考松懈马虎,倒反而“不同寻常”了。可见,这篇文章的选材,没有丝毫新意,所写之事,是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尽管它也叙述清楚,但难以称为优文佳作,严格说是一次败笔,“败”就“败”在材料在陈旧上。
要使叙述内容新颖活泼,必须在选材上精心考虑。要尽量选用那些鲜活有味,他人很少用或没用过的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新”字上下功夫,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形象地再现五光十色的社会,诠释精彩的人生,展示令人耳目一新的世界。
下面这段文字,同样出自《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但在选材上,就摒弃了陈旧的内容,撷取了新鲜的材料。
“……我刚才没有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要能发挥出你的潜力即可。现在请回答,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李佳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
“还有吗?还有别的吗?”老师重复着。
“想到明天,想到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但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杨敏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同学们和老师都对杨敏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一个问题刚结束,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你看,这次考试才“不同寻常”呢!考题不只一道,以观察对象为主,真正与众不同。在这里,我们感觉到生命中处处闪耀着智慧之花、心灵之花和创造之花,处处充满着神奇的魅力。全新的材料,全新的内容,一下子升高了档次。
运用这种升格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的材料务必真实生动。从生活中来,从身边来。防止杜撰和虚构,这就要求我们要做有心人,多积累和撷取生活中鲜活的材料。二是不能好新猎奇。那些古怪离奇,荒诞不经的东西,会造成文章的晦涩难懂。这样不仅达不到创新升格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