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几个朋友遇到了不大不小的感情问题。其中就有一个学妹聊起过她的感情困扰。大体情况是这样的,这个学妹和一工作多年的轻熟男相识,觉得他人挺不错,于是开始交往。可是,谁知在交往期间轻熟男竟然在家人的安排下,相亲去了。不过他倒挺诚实,事后就向我这学妹坦白了。两人也因此分了手。
暂且不论他们之间有没有感情,我觉得他们两人分手的原因归根结底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合适不合适。怎么说呢,轻熟男想找的是一个可以和他尽快结婚成家的爱人,而我这学妹要找的是一个成熟、有事业的恋人,于是问题产生了。这么说吧,轻熟男是有事业、有阅历的社会人,属于“定量”;这位同学,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妹,工作、前途都是未知数,属于“变量”。“变量”每天都会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特别渴望能在瞬息万“变”中抓住一个“定”点。所以,学生妹倾心于轻熟男也就不难理解了。只是,其实学生妹在和轻熟男相处的过程中也挺郁闷的。因为轻熟男对这份感情不冷不热的态度总让学生妹觉得两人之间有一堵无形的且无法逾越的墙。其实也不能怪轻熟男对爱情不够投入,毕竟他在社会上历练了这么多年,身心皆已疲惫,习惯了把感情封存在心底,又怎会那么轻易交付真心呢?不止是男人,其实女人也一样,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对爱情已然不再像二十出头的时候那般热烈。经受过社会的历练,也经历过情感的大起大落的我们更多渴望的是一份平稳温和的感情。所以,也难怪“定量男”不轻易付诸感情,更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未知与不确定”上。他需要的是一个“定量女”,适合了就结婚生子,组建一个“恒定”的家庭。看吧,他们确实都没做错什么,只是不合适而已。
朋友总说,对别人的感情我看得挺明白,可是到自己身上却拎不清了。其实也不是看明白了,只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的我会多留心观察细微之处罢了。对于自己的感情,我确实拎不清,尤其特别喜欢纠结“对与错”的问题。幸好,我个人习惯比较好,习惯性的把“错”统统归结于自身,绝不伤及无辜。只是,“纠错”的过程其实相当痛苦,而且非常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有时候,还可能因为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跟自己死磕,一不小心就走上了“歧途”,把自己定义为感情的loser。所以,曾经每次面对感情的时候,我都会格外小心翼翼,深怕自己会“犯错”。可是,即使这样自己也未必可以安心,因为我特别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在感情里,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很低。现在才慢慢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毛病,我们都不完美。可是,如果一个男人真在乎你,他会包容和体谅你的不好,真没必要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去讨好他。毒舌奶奶也说过,“既然爱得低到了尘埃里,那就就地埋了吧。”做单身狗也好过当爱情的乞丐。
以前也谈到过“合适与不合适”的话题,一直觉得自己挺明白的。可是,现在突然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有人问过我,“合适”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现实标准?其实,我一直理解的合适应该属于感觉层面。就是那种,当你遇到了一个不错的人,也相处得来,你觉得你们挺合拍的,于是芳心暗许,等待开花结果。可是,这里面其实有太多你的一厢情愿,因为你被自己觉得的“合适”蒙住了双眼,或者是你故意选择性失明。真实的画面其实是这样的,他确实不错,开朗、阳光、健谈、帅气,对家人关心,对朋友义气,好像各个方面都很好,可是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唯独从来没有对你好过。你天真的以为你的关心和坚持会慢慢让他对你敞开心扉,你以为有一天你们之间那堵无形的墙会像柏林墙一样被推倒,你以为······你以为的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他如果真的在乎你,绝对不会让你们的关系只停留在你无止境的幻想里。可话又说回来,他确实也没做错什么。你们没能在一起,或许只是因为他的“合适”和你的“合适”不在同一层面上。他的“合适”可能更多的是在现实的高度上,他想要的是门当户对的匹配,希冀的是对方的瞻仰,以满足他大男子主义的虚荣。而你还停留在虚幻的感觉层面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因为一颗“少女心”在作祟,你仍然活在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对爱情还存有少女般的幻想。但是,你也不必担心,总有一天,你也会上升到现实的高度上去,可是在这之前你必须学会一点点埋葬那部分不切实际的“少女心”。不过,毒舌奶奶温馨提示,还是要适当保留一点点少女的习惯,以确保自己不会长出胡子来。
感情的事,永远没办法用“对与错”解释清楚,但是,换个角度,用“合适与不合适”是否就更容易些呢?我觉得,在这之前,还是先搞搞清楚自己的“合适”在哪一个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