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是很多人都有的情况,比如:觉得自己胖想减肥、觉得现在的工作不好想换工作、觉得小城市待着没劲想去大城市生活等等。但有多少人真的将这些想法付诸行动或者起码朝着目标一直前进呢?很少。大部分嚷嚷着要减肥的人,依然该吃吃该喝喝,迈不开腿管不住嘴;对现在工作不满的人,几个月过去了也没见他离职;想去大城市生活的人只会说大城市房价太高,自己能力有限。到最后,时间一天一年的过去,谁也没有改变。
改变为什么很难?拿减肥来说,首先虽然理性层面你知道瘦下来的好处很多:可以穿好看的衣服、可以在他人的赞赏中获得较高的满足感,但这些都是你未曾真正感受过的。相对来说,不减肥的好处倒是你天天经历的:无所顾忌的享受美食、想睡就睡的舒适等。有些人对于食物会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并不是因为饿才吃,而是把吃东西当作化解焦虑感的一种方式。比如,在一个陌生环境中觉得孤单,这时候我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一个自动的防御机制,让自己从这种孤独感中离开,这种防御机制,就是我们熟悉的应对方式,通过吃东西来派遣孤独或者痛苦是很多人习惯的选择。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更舒适,也不意味着熟悉的环境,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布的心理舒适区就是监狱,离开监狱让他觉得一下子失去了对生活控制,他最终选择自杀。还有很多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瓶颈,就换个环境重新开始,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长长的过去,这些过去不在环境中,而是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和环境的互动中。如果这些不改变,改变环境是没有用的,我们照样会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复着以往的生活。心理舒适区的本质是熟悉的应对方式所带来的控制感。
改变是什么?改变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的过程。我们不容易改变,是因为我们的防御机制在保护我们免受焦虑的伤害,那如果我们能找到新的方法来对抗焦虑,我们就可以改变了。比如为了对抗孤独的焦虑,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社交活动,发展自己的爱好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照样可以不再孤独,也就不需要盲目的吃东西了。
改变的第一步,是要找到无法改变背后的深层原因,再通过寻找新的解决方式,将新方式培养成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如此,改变就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