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象,假如在地球之外某个点俯瞰,每个人都在短短的生命历程中划着自己的轨迹。或精彩、或无趣只是我们内心赋予的评价,到底是什么在引导着轨迹的形成?是谁在导航每个人的人生?
从小范围开始,从跟着、伴着开始,从问开始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活动范围很小,街道、村子、亲戚,而且几乎都是有父母带着,或者有伙伴同行,偶尔去陌生或远一点的地方,问问路人也就到了。
长大一点,上学了,活动的范围大了一点,但更多是在家和学校之间的往返,更多与伙伴的结伴而行,问别人解决很多了的问题,或者不问别人自己苦苦思索、纠结。
慢慢有了地图,然后有了导航,我却没了方向
读大学时第一次坐火车,尽管只有几个小时,却算作那时候的第一次远行,有人接站、有人导引。在四年里,结识了不同的朋友,也结伴去了很多的地方,也有独行,西安、延安、青岛、烟台、淄博、滨州......火车、汽车、自行车、徒步,因为知识的增加和视野的开阔,渐渐志得意满,问人少了,手里常常拿着地图,曾经坐错过车。(那年头,互联网还没有如此多娇)
2000年参加工作,大迁徙开始,十几年间,跑了20余省,从最初的手握地图,到后来的网络地图,再到如今的移动终端地图,几乎忘了问路的存在,常常在隧道中行进时看到地图导航的“惯性导航中......”
范围大了、经验多了、有了固定的依赖,所以人找不到方向,才会迷茫。
就像成长的轨迹,一开始,有人带有人同行,几乎不考虑方向和目标的问题。有朦胧目标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和不自信,会问人,通过不断的问来修正方向,靠近目标。有了固定的依赖,就会把所有都寄托给它,停止思考,惯性前行,虽然有方向,却没有了目标,这是游离,不是前进。
环境在变、导航会错、经验会过时,姿势很重要
人生的轨迹不像我们物理上的移动,简单而直接,不是单线条的而是多线条的,但总是围绕着宏观的目标行进。因为众多变量因素的存在,人生是绝不应该依赖于单一的导航元素:
1、相信自己,是导航的开始。
不管有多少轨迹错综复杂,每条轨迹依然是相对独立的,每人替你走应该走的路,包括父母只能陪我们一段路。在我们开始走的时候,路在心中,路在脚下,总是怀疑,就永远迈不开步子,到不了终点。
2、跟随和同行,是必由之路,自信来自学习。
吖吖学语、蹒跚学步一定是从模仿开始的,天才也不例外。跟随让我们学会观察、熟悉环境、懂得模仿;与人同行教我们知道合作、取长补短、存异求同。经过、见过、听过丰富了我们的导航系统,为判断奠定良性的基础。
3、通过问和沟通,走的更稳更坚定。
因为自信的跟随和与人同行,我们已经上路,完美的轨迹永远和思考一路同行。思考的重要结果就是问题。问必然伴随答,一问一答即沟通,沟通是智慧的碰撞。沟通是总结、沟通是解惑、沟通也是定心丸和加速器。再大的范围、再多的实践和经验,都需要随着环境进行修正,包括目标。沟通融入了学习后的思考,也提供了摸索前行中的信心补充和导航加速中的不断修正。前人带路、伙伴同行、信心鼓励、沟通修正,全方位的立体辅助,一定会走的更稳更坚定。
4、专注目标,但永远不要做独行侠
在雾霾中前行时,我们专注、谨慎,如为一体的使用着跟随的资源、同行的伙伴、远方的目标,并沟通所有能够得到的帮助。而在走的很顺的时候往往得意忘形,忘记了环境因素的辅助和支撑,把一切归功于自己,抛弃跟随、自创道路、罔顾同行、不屑沟通。
只有信心膨胀的时候,专注点已经不在要去的彼岸,赖以平衡的辅助系统失衡,就像开车时某一个轮胎气很足,其他都瘪了,而车依然在高速前行,结局几乎是注定的。更准确的说,人生的轨迹并不是我们自己划出来的,而是以我们为主的支撑系统在推动着前进,抛却任何组成部分的前进都是危机四伏的,轨迹必然是残缺的。
如果我真的可以在那个神秘的点俯瞰,我已经走过的轨迹会没有遗憾。我只能在心底设定一个点,远远的看着自己前行,并时刻敲打自己:导航,姿势很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