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代入自己,事上琢磨

恭则不悔

——相仕读商业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代入自己,事上琢磨。如何判断学习是不是真学到?评判有三,第一不可有胜心,学习不是为了评判对错,也不是为了纠正谁对谁错,更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更有智慧;其二,能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启发和避免犯错,犯同样错误的走弯路;第三,在同样的事件上,如果是正方,你如何做?如果是反方你出什么招?都可以在读书中代入自己,举一反三的事上反复琢磨。

原文:饵兵勿食。

华杉老师说,读书之病,在于有胜心。读书要有收获,关键在于有正确的读书观。什么是正确的读书观?他说我们读书,或者跟人讨论问题,有一个非常非常普遍的毛病,就是有胜心。不是专注于我们有什么体会,学到了啥。或者换个角度,跟他讨论讨论,总之要让他站不住脚,显我的本事,至少显示我知道得多!这点我自身就非常严重,当讨论一个问题时,容易听不进其他的角度和建议,说的太多忘记了世间百态的道理,百花齐放才是春,千差万别是人间。打开胸怀,接纳一切的角度和意见,告知自己,原来还有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思考方式。如大江大河的宋远辉,一身正气,满腹学论,却开放、乐观、务实,太值得学习。

谨记!

在注解《孙子兵法》这部伟大兵书,有一部《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因为是历代十一人所注留下来,每个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注解,胜心的感觉就特别的明显。关键两个人,曹操是第一人注解,往后的所有人都对他的注解发起“曹说非也”的评判,特别突出的是杜牧,他是诗人,才华横溢,又是文人,所以特别喜欢标新立异,他注解《孙子兵法》不是关心对自己有什么用,而是关心自己的文章,跟前人有什么差异。

孔子说:“恭则不悔。”那不恭敬,就要受辱了。

读书,把自己代入书中,再把书代入自己生活工作中。这书上的道理、案例,在我的实际工作中于什么相应的情况,有什么启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才算书没白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