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二号首长》,感觉最深刻的认识是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唐小舟的角色转换
唐小舟是记者,能力出众,但与总编不对付,一纸调令,将一个曾经能侃侃而谈的记者调往省委办公室当秘书。秘书是什么,就是领导的跟班。
当余丹鸿带唐小舟去见赵德良时,赵德良让余丹鸿和唐小舟坐,而余丹鸿没坐准备去倒水,唐小舟也没坐,有了第一次角色转换。这一次,唐小舟的心态不同了,此前,他是这里的客人,而现在,他是这里的主人,另外两个人,是他的领导。哪有领导为他这个手下倒茶之理?他立即走近余丹鸿说,秘书长,我来吧。余丹鸿看了看他,有点惊讶,感觉他的角色转换挺快,便也不和他客气,主动告诉他,饮水机和茶杯都在隔壁。
赵德良也承认,自己刚毕业时一心想当书法家,结果却是给领导当秘书,对端茶倒水提包开车门这类没技术含量,单调的事很是痛苦了一阵子。这也说明赵德良最后完成了角色转换。
唐小舟处理信访案件时角色定位
唐小舟升任办公厅副主任,分管常委办和信访办,在第一次遇到信访案件时,他到现场联系监察厅和公安厅相关人员来处理案件,作了相关工作安排布置。事后,他认识到自己不对,一是越俎代庖取代了孙志华主任的权利,二是对监察厅和公安厅发号施令,三是处理县处级干部只需要市级监察局处理,他却叫来了省监察厅。三个错误他认识到了,几乎都是角色定位不准确导致的,因而后期也导致了官场对他的一些传言,让他很郁闷。
在后来赵德良看出了唐小舟的情绪,让钟绍基点拨他时,钟绍基直接指出唐小舟在协调处理信访案件时越位了,强调唐小舟只是分管领导,而不是直管领导,分管不能越过直管,而是应该与直管的孙志华商量,由直管领导来执行,或者从背后推动。即使联系监察厅、公安厅,应该是孙志华联系,如果孙志华觉得自己职务不够,孙志华再请唐小舟联系就不存在角色越位的问题了。
赵德良的角色定位
书中提到,前任省委书记袁百鸣就是因为插手政府工作,在财政厅安插人,架空财政厅厅长,在政府办公厅方面,秘书长病休,但袁百鸣既不安排其退休,也不将其调动,让主持工作的副秘书长一直不能转正;同时袁百鸣在一些工作上绕开省长陈运达,将工作交给常务副省长彭清源。袁百鸣的这些行为意在架空省长陈运达,这也是陈运达奋起一击赶走袁百鸣的原因。
赵德良作为省委书记,他认识角色定位的关键,在与调走的宣传部长朱兴邦谈话中,认识到以前袁百鸣与陈运达的斗争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各自没找准定位,党没有管好宏观,而政府也没有管好微观。从而赵德良认识到,自己作为省委书记,他只要把握好宏观,扫好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管了他人瓦上霜,那就是越位,也就是角色定位不准确。所以,后来的工作中,赵德良坚持不插手政府工作事务,非特殊情况,政府方面的会议,他也很少出席。
陈运达的角色定位
在袁百鸣时代,朱兴邦对陈运达的角色有一个表述,说陈运达很有能力,很有魄力,也很能干事,但是权力欲比较重,比较自负,有强烈的控制欲。朱兴邦还强调,陈运达的这些缺点,如果仅仅表现值他自己的权利范围内,那就不叫缺点,而叫优点,但如果对自己角色把握不准,或者欲望膨胀,别人就很难与他共事,尤其是别人当一把手,他当二把手,配合起来,难度就会更大。
这也是陈运达没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作为省长,作为二把手,却有一把手的欲望,当然不能说这个欲望错误,但是直观的表现出来后,就会让人不满,或许这也是袁百鸣要架空他的原因。陈运达虽然赶走了袁百鸣,但这并不是陈运达的胜利,只是因为袁百鸣在蒋雨珊身上犯了错。
在赵德良刚到江南时,陈运达还认为赵德良是书生,不仅安插亲信去给赵德良当秘书,还与秘书长余丹鸿沆瀣一气,他仍然想赶走赵德良,想自己任江南一把手。在赵德良反黑时,他釜底抽薪给涉黑分子通风报信,结果赵德良调兵遣将后扑了个空,因而导致中央派来调查组。其实明白人都知道,如果江南两任书记都被陈运达挤走,那么上面也一定不会让陈运达在江南得到好果子,当然更不可能接任一把手了。
所以说陈运达是一直没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包括后来利用龙晓鹏双规黎兆平,但哪晓得自己屁股不干净,外甥物业项目发生行凶事件,幕后黑手直指其外甥;自己举荐的陵丘市长足足写了五本性爱日记,举荐的陵丘市委书记从深圳外逃,一连串的打击让陈运达逐渐收敛,也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主动找赵德良谈话,工作也开始主动配合,逐渐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此赵德良也没有落井下石,排挤陈运达。
温瑞隆的角色定位
第二部结尾部分,赵德良准备提拔温瑞隆当副省长,从而与温瑞隆有一次谈话。谈话中,温瑞隆有一番关于角色定位的讲话:说有两个邻居,A在在公共楼梯里摆放了一盆花,B就觉得A侵占了自己的资源,凌驾于自己之上,B就去找A交涉,由此A心里又不高兴,觉得B扮演了居委会或者社区领导的角色,凌驾于A之上。这一番意思就是A侵占公共空间是角色定位不准,B扮演居委会或者社区领导也是角色越位或者定位不准。
温瑞隆这番话也是表达自己角色的不满,在雍州任两届市长,该换一换位置了,可惜这届党代会似乎没有对他进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