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院子里的桃花和玉兰都开了。最近的天气还不错,下楼出去走走,发现口罩要戴不住了,看到周围人少时,自己偷偷的把口罩放下露出鼻子和嘴,赶紧的深呼吸,好像在弥补欠下的新鲜空气似的,发现有人过来靠近,迅速把口罩恢复正常。前两天和一个妈妈聊疫情中戴口罩的事儿,她是一名医生,她说随着复工等人的活跃正常了,这个病毒会怎样,不好说,所以口罩会一直戴到六月份再考虑摘。我当时表示,那我也要坚持到六月份。看来坚持还真有些挑战呢。
每件事情的角度真的是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现在疫情中在海外留学回国与否的事情,不同的视角在我心里也有了很多思考。表面是在说回不回国的事儿,往根里说各个妈妈都说的是教育理念的差异。于是聊回国很多情况下变成了聊教育了。
H妈妈和我聊的比较多,她是上一代的留学生,她是给我启发比较多的。她和我说这次美国的疫情,选择是否让孩子回国的时候,她都会问自己:我送孩子出去读书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要送他去美国?我们是让他出去镀镀金吗?还是想让他成长?接受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这次疫情是危机,风险有多大?选择一;这是不是正是锻炼孩子的时候?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靠自己的时候,认为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选择二:买机票回家,遇到事情就回家找家长?机票钱不是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也是要看疫情的情况。
在我们聊这些话题的时候,我们都看到了一位家长发给孩子的文字:“......希望孩子你通过理性分析,做出预判。价值观里是否有担当?.....送你出发的那一刻,你知道你要什么?怎么要?疫情来临也一样,现在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怎么要?陈述这些,不是阻止你回国,不管你是否回国,在天涯海角家里永远是你的港湾,你奋斗的地方永远是我们遥望的地方。相信你在地球的另一端,会战胜自己,战胜困难,与新冠的意外相逢,必将是你留学生涯乃至一生浓墨重彩的一笔。.......”
H妈与我还在聊着回国与否?聊着这个家长写的观点和理念,聊着和孩子怎么样的沟通时,已经有孩子从美国回来了。这回来的孩子的爸爸也写出了反思。他的儿子和同学一起从纽约回北京,同学在美国时发烧了,在上飞机前一天,已经退烧了。飞机上也测体温都正常。可在填写入境健康表时,是否接触过发烧的人,儿子填写了“YES”,结果在北京成了最后两个下飞机的,后续的过程持续了几十小时才到隔离点。爸爸说你为什么要填写“YES”?你不填写谁知道啊?你增加了多长时间的麻烦啊?可儿子说,我确实接触了发烧的人,我应该说真话啊,我要诚实!我要负责任啊........这位爸爸反思说,如果是他?他会怎样填写?会和儿子一样吗?爸爸对这一代的孩子们的品质点赞,虽然花了很长时间检测以及后续隔离,但看得出爸爸的反思是自豪的。
疫情是面镜子,疫情下的教育理念也考验着家长们。有些孩子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得不选择踏上回国之路。而也有家长认为遇到了不确定性的困难时,我们更愿意一家人在一起,满满的爱意!
回与不回没有对错,只是一种选择。没有选择回国的家长对孩子面对疫情的这种积极的、有力量的引导,让我学习。而群里选择回国的孩子主动配合集中隔离,毫无怨言,诚实的品质,让我感动。
相信这一代,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