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四岁生日那天,很有仪式感的开始了第一节钢琴课,正如我小时候那样。
我不是虎妈,狠不下心让那么小的孩子每天几个小时的坐在钢琴凳上。由于四岁孩子的关注力也就维持个二十分钟。所以我跟他约定好,一开始我们每天的上课时间仅仅就十五分钟。不知是因为那时候孩子还小,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还是刚开始我的要求也不高的原因。反正,开始的很顺利。完全没有鸡飞狗跳娃哭妈叫。
我以为我家这个是个个例,我以为能这么岁月静好下去。 没过两年,事实啪啪打脸。 快乐学乐器,是根本不存在的。
随着年龄增长,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加大,练琴时长也逐渐增加。
首先,学习新曲子,都面临识谱的痛苦。我小时候每次学习新曲子的时候,老师会先弹奏一遍,一边弹奏一边讲解音符。但我觉得这削弱了识谱和视奏的练习。所以,他每次学习一首新的练习曲,我会让他自己去识别每一个音符和节拍。我只在他认错音符、节拍或出现新的演奏方法和乐理知识的情况下,去讲解或演示。这对他视奏能力有很大帮助和提高。但过程也是相当痛苦的。他会因为音符的反复认错而失去耐心,进而大哭或发脾气。我也会在他反复认错同一个音符的情况下,出现不耐心的情绪。每次这种情况下,我都反复问自己,给他找个钢琴老师,让他和钢琴老师相爱相杀,我在外面喝喝咖啡不香么。但万事开头难,过了这关后面就顺利得多了。只不过每周都来次阵痛也是相当酸爽。
另外,学习乐器,离不开反复练习。尤其是联系基本功,那是相当枯燥无聊的。旋律枯燥,反复到十几遍,基本上孩子就开始到了抓狂的边缘。每次都要在是否可以少练习两遍的争斗中花费十分钟的时间。我经常的无奈的和他说,这十分钟你三遍都练完了。但孩子已经深陷要力争减少一点练习遍数的执着里,根本不在乎过去了多少时间。至于你跟他讲的道理,人家根本就没有打开蓝牙,接收不到任何信号。
有那么一段时间,每次到弹琴时间,孩子爸爸会自觉离开家下楼散散步。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再晃悠悠的回来。事后他悄摸地跟我说,每次到了弹琴时间,家里气压都变低了。
我决定放手一些,给他条活路,也给自己一条活路。
现在练琴时间,我不再是一直坐他身边时时指导。他弹琴的时间,也是我做自己事情的时间,例如写写简书,看看书,准备晚饭。突然发现这样挺好,就好像一直潜在水里能浮上来呼吸一口空气,瞬间轻松了许多。当然,每首曲子最后几遍还是要检查把关的。但给了他自主学习练习的时间,也给了自己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挺好。
总之,乐器铁律:
每天练琴八个小时是知名演奏家
每天练琴四个小时是专业演奏者
每天练琴两个小时是高级爱好者
每天练琴半小时比不练强点儿
每周偶尔练半小时跟没练一样
如果你想孩子走专业,那就是另外一种训练方法。但如果不是,那还是适当的放放手。让孩子在成长中体验音乐的美妙,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