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安利下,关注了一个微信公众号。
人家的平均阅读量,大概在3万以上,是我的150倍,我佩服不已,打算跟人家学习。
昨天他写了一个话题,就是我今天的文章标题。
作者说:何止是面试者在简历上撒谎,很多的企业,在自己的招聘启事上,不也撒谎吗?写的要求十分吓人,实际需求十分简单。
比如说,用人要求是具有团队精神,实际需求可能是给同事订盒饭;用人要求是负责线下业务推广,实际需求可能是发传单。
说的冠冕堂皇,实际的工作,却如此不堪。
所以既然企业能够在招聘启事上造假,求职者就可以在履历上造假,作者的意思无非是:唯有“魔法”才能够对抗“魔法”。
看完他的文章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火的原因,我太一本正经了,我根本就不知道粉丝想要的是啥。
绝大多数人是什么人?就是普通人!大家想听的不是理性分析,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今天你抽了我个嘴巴,明天我马上还你个嘴巴。
我却像一个老和尚一样,在大家跟前念经,告诉各位施主“要放下屠刀,才能立地成佛”,不要打了,不要打了,压坏花花草草就不好了……
活该我写的东西没人看。
我把这个话题丢到了我的写作群里,里边很资深的HR,也有企业主,他们表示如果撒谎的话,就是在浪费双方的时间,假的真不了,编出来的履历,一到面试就露馅了。
你当这个作者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关键是这么写没人看呀,所以他选择了告诉大家——招聘方在招聘启事当中说假话,我们劳动者也可以在自己的履历当中造假,听到这样的分析,大家都心安理得了。
可是这么做有什么问题呢?作者没有告诉大家副作用。
如果一辈子在一些小厂混,也不打算登上大台面,用这招骗一家是一家,理论上讲是没什么问题的,反正有一天东窗事发,哪怕被惩罚,大不了就是被开除,成本也不高。
假设未来想去大厂,或者有机会去其他好的单位就业,人家是要做背景调查的,一旦查出来之前有履历造假的行为,或者是身上有什么污点,基本上就跟这样的好机会失之交臂了。
而且有多少用人单位,会在招聘启事中做假呢?
不是说公司很高尚,而是企业这么做的话,就是在“自坑”,因为招回来的人如果不符合岗位要求,结果肯定是人员稳定性差,哪个公司不会算这笔账呢?
退一万步说,求职者在应聘的过程当中,用了假的简历进入到面试环节,有经验的面试官,几个问题就能够把简历当中的水分挤出来。
最后浪费时间不说,搞不好还会被列入行业黑名单。
那是不是简历一定不能包装呢?
我的好基友老高,是资深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他的观点我很认可:
简历上做一些包装,为了更好的求职机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包装不是做假。
比如,你就是每天把系统中数据导出来,做个透视表,然后把表格发给领导,你可以写成——负责公司销售数据分析,透由底层数据,发现业务问题,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说白了就是把口头语包装成书面语,显得高大上一些,不要用大白话,让对方觉得咱没文化。)
但是,如果你写成——建立销售分析数据模型,并以多年销售数据为常模,分析和预测年度销售达成,为事业部/公司在业务策略上提供依据和支持……
这,就很扯蛋了,已经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了。
相信面试官只要长点脑子,也不会把这样的人录取回去,况且就算是录取回去,还有试用期等着咱,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试用期露出马脚,一样要走人,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时间。
所以结论就是:真话不全说,但是假话千万不要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你觉得简历做假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