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目的
1.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错误。2.分析其形成原因、具体情况,以便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更好的把握和操作教学过程。
3.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内容
1.教学主题《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教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一方面,学生喜欢《三字经》这种短小的韵文形式,这本身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另一方面,课文就意思的理解上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虽不要求学生能逐字逐句的理解,但需要大致理解意思。而对文字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和课文的朗读,因此本课教学存在一定难度。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1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兴趣。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他们的新鲜感比较强,但是能保持的时间却很短。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更加需要老师正确的引领。
3.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教学难点从活动入手,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表演故事,配乐朗诵,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人之初》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1.问卷调查法使用“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对全班同学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认知水平等信息进行采集,结合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以及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学情信息。这种方法能够是教师更广泛更真实的了解学情信息。
2.交流法在课前,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进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上,主要通过ppt课件,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热情、学习心理以及学习风格等学情信息,并适当的做出调整。在课后,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到学习效果,对学情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