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一个社群做了一个小分享,主题是《写作助我突破焦虑,成功建立个人品牌》。
为什么我要选这个主题呢?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身边有一些朋友跟我聊天,言语间总透露着焦虑。这次,大部分人的工作被迫中断、突然断了经济来源,更有不少人失业,也有在家办公时被娃或者妈各种打断的崩溃。
总之,太难了。
前天晚上,我还跟朋友说:我本来以为生活被迫暂停,我们可以借机冷却欲望,正好停下来冷静思考和梳理自己。结果,疫情导致的经济压力,让大家越发焦虑了。
一看到她们的焦虑,就像看到了最初的自己一样,也是这样焦虑、迷茫,倍感无助。
看过我2019复盘《2019 复盘 | 独立带娃的全职妈妈,如何实现副业弯道超车?》的小伙伴,看到一份光速成长的成绩单,可能只觉得我自律、我努力。但殊不知,我也是从焦虑迷茫阶段走过来的。
今天想来分享一下我的故事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化解焦虑为动力~
故事的开始,还要从我报名文清画吧创业营开始说起。
当时的我,刚加入知识付费大军中,在各种文章里见识了一个又一个大咖的草根逆袭故事。
我除了一直张大嘴巴哇哇哇,表示惊叹、佩服以外,也尝试着靠近她们。
我加入文清画吧创业营之前,因对自己极其不自信,而反复思量了1个月,最后才勉强下定决心加入的。
我以为加入了这样的一个群体就万事大吉了,我也能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一个别人眼里的大V。
并不是。
我加入后,却越来越焦虑了。因为群里的日常是各种报喜。今天有人说开课了,招到了X学员,收入XXXX;明天又有人说接到了一对一咨询订单;后天有人说副业收入5位数啦......
别人的喜悦,是我的焦虑。
我记得叨叨说过,她看到我的焦虑,也为我干着急。于是,她总是主动跟我聊,指导我专注当下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她花了很多时间帮助我,但我依然不能很快从焦虑状态里走出来。为什么?当时我也不知道。
2018年我就学了写作,也通过写作拿到过稿费。中间经历了生孩子、带孩子,我迷失在一地鸡毛里,无法自拔。
后来,我想暂时没有技能打造个人品牌,也没有办法副业变现了。那我就重启写作吧,从写日记开始。
我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每天停下来觉察自己。我才发现,我的焦虑来自以下3点。
1 想太多,不行动
《创新化生存》这本书里说过,大多数人的焦虑并非来自行动,而是来自“想象”,而在创新的逻辑下,唯有尝试和行动才能解决我们的焦虑。
当时我经常想很多,想做这个、想做那个,也总说我会努力、要成长等各种口号,但是很少行动。
我很少行动的借口就是,我是一名全职妈妈,家里没有老人、保姆帮忙,我每天的时间都被带孩子、做饭、家务所占据。
我去买菜时,要在别人家把菜切好,带回来做饭炒菜。让别人帮我看一会儿孩子,我匆忙切好菜,才能确保我跟宝宝的一日三餐。
每天要带孩子,是我不行动的借口。
但是,我现在是阿米写作社的创始人、新媒体写作导师,我的写作课已经开了2期;也跟百度旗下母婴平台宝宝知道APP签约了,成为平台的KOL作者;成为今日头条育儿领域优质创作者,并为学员对接了今日头条官方免费集训营资源。
这些闪亮标签,都是我2019年获得的。
事实证明,即使我一个人带娃,我依然能做到这些。
其实,我特别感谢写作这个技能,是写作让我学会了结构化思维、锻炼了我的思考力,才有思维升级的结果。也是写作,让我我越发能够透过问题表象看到本质,学会了从根本去解决问题。
说什么结构化思维、锻炼思考力、思维升级这样的词语,好像很虚。
说具体点:
1 把自己所想的思路、情绪写下来,然后对文字进行整理。这样就整理了思路、情绪。
2 用文字记录下你上个月的得与失,分析原因、找到问题,并写下怎么改进。这样就是学会复盘过往、计划将来。
这样也会养成自己思考问题的一个框架模式,这就是结构化思维。
秋叶大叔说过,写作给他最大的价值是培养出许多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些习惯在很多场合发挥了巨大的价值。
自从我开始写日记后,为了让日记有内容可写,我都会让自己每天做点事,至少一件事。
这是一种无形的驱动力——输出倒逼输入。
我的写作课学员说,为了写日记,每天都逼着自己看会儿书、认真思考工作做得好不好,只有这样日记才有内容写。
然后,逐渐养成每天至少做一件事的习惯。
为了解决“想太多,不行动”问题,我从写日记开始,来驱动自己每天至少做一件事。
可以允许自己慢慢来,但不能停下来。
小tips: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关闭手机&网络,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不被打断,至少专注一个番茄,也就是25分钟。
信息化时代,我们最多被打断的是手机。
2 过度关注他人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无意识地总是刷一刷朋友圈、看看各个微信群,看到各种小伙伴的高光时刻,然后默默地把自己跟他人进行对比?
与别人做比较,产生的结果是什么?是焦虑、自卑。
自卑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我们在与别人做比较时,看到别的优秀会羡慕,看到自己不如别人优秀时就会自卑。这么看来,自卑的人本身有一种不断前进的能力。
焦虑的本质也一样,我们发现自己不够好,并且想要变好,才会焦虑。
无论是自卑,还是焦虑,背后的本质都反应着我们有自我成长的觉醒意识,这是我们改变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我们要学会利用这样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陷入糟糕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与别人做比较时,我们习惯的过度关注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进行对比。我以前焦虑的时候,总是刻意提醒自己,不要对自己过分苛责。
我们要学着用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己的缺点。
试着用电视剧《小欢喜》里的纵向横向对比理论,不要横向跟别人比较,多把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对比,一点点给自己增加自信,焦虑就缓解了。
上面内容可能比较鸡汤,还是分享小tips:不要过于频繁刷手机。
不要过于频繁刷手机,过度关注他人大多是因为我们经常不克制地刷手机。
看到各种群里小伙伴的成长、看到朋友圈的人都优秀,去点赞、评论,说像大家学习。不是不建议大家想别人学习,而是不建议大家沉迷刷手机。有观望别人的时间,不如放下手机去看会儿书,认真陪娃玩一会儿。
现在是数字化时代,有很多软件统计各种数据。也有APP统计大家使用手机的时间、频次。我自己用的是:屏幕使用时间APP。
通过这个,我很清楚看到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内耗。
3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担心对生活失去控制是焦虑的主要来源。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没有办法掌控。即使我们会做很多计划,但也有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像这次疫情,来得突然,也无法确定什么时候能解封复工,所有人的计划都被打乱、各种Flag在年初就倒下。
既然未来不确定,那我就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
当下该做什么?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清楚。需制定量化目标。
我记得文清老师分享过的目标拆解,她会把一年的目标进行量化制定,然后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
我举个例子,以写作为例。如果你计划今年写52篇文章,那你拆解到每个月就是每个月4篇,每周1篇。这就是量化目标。
那怎么拆解到每天呢?
我们可以先看看写一篇文章的流程:
1 确定选题
2 搭建文章大纲,拆分小标题(分论点)
3 收集每个论点的素材(通过看书、看文章、逛知乎各平台、追剧、跟朋友聊天等方式)
4 整理成文,并修改
5 排版发布到各平台
那就按照这样的流程拆解到每天的任务,分别去执行。
任务拆解到每天了,记得利用手机日历工具,每月初提前把本月要做的事情,规划在日历的每天。
同理,如果你是绘画、阅读的目标,都一样的逻辑。先量化目标,然后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然后,每天执行当天任务,并坚持下去,静等花开。
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每天做的一件小事,都在积累一点点自信指数,就像加油一样,慢慢自信起来了,影响力也起来了。无论是变现、还是个人品牌,一切都水到渠成。
今天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力量和方向,化解焦虑为内在驱动力。
END
个人公众号:遇见阿米
微信:chenyingsmile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