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聊天偶然听说小升初居然要考西游记,而且还会考很细节的内容。赶快买了本原著读起来,我读一段再讲给孩子听,约好了全部讲完就自己读。没想到,讲读西游记成了孩子的最爱,不吃饭、不洗澡,吵吵闹闹等烦心事只要祭出晚上不讲西游记的大招,瞬间乖巧。我也是第一次看原著,挺过瘾的,唯一麻烦的是如果边看边讲,大段大段的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解释,除了打打杀杀,更多是成人世界的故事。西游记魔幻,对孩子来说有意思;它更现实,对成人才有意义。把一些现在还不好和孩子讲清楚的内容记录下来也是件趣事。
孙悟空是绝对的主角,所以最先聊聊他。为什么作者更喜欢叫他行者?行在世间经历风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都是行者。孙悟空的前小半段经历就和我及我身边的很多人像极了。吸收了天地精华,育出了还算聪慧的人形。上进、感恩、率性、执着,远赴他乡求学,学成归来被录取、任用。在家人亲友眼里甚至是自己也觉得,学到了真本事,可以自豪地立于天地间了。同时,B面的事实是,每个单位或组织都有个大boss坐镇,如同玉皇大帝。我们虽然有本事、也勤勉认真,但还只是小角色,不入流。我等普通人的一生基本到这里就停滞了,而悟空是学霸,他的精彩故事才刚刚开始。
经过再次招安,悟空晋级为太乙金仙齐天大圣,还能开府设司,有一班人马负责起居饮食和公务活动。类比人间,悟空差不多已经成长为司局级干部,基本上到了只依靠聪慧、能力、勤勉和运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安排悟空去照看蟠桃园,确实有挖坑的嫌疑。作为桃园主管,自己吃几个桃子无可厚非,可以通过亲口体验来提高蟠桃品质、改进桃园管理嘛。关键是,悟空没有用桃子来结交各方权贵,谋求私利。不会弄权、没有背景,这样的人不仅在天庭,在人间也是不受当权派们待见的,这也是悟空不被邀请赴蟠桃宴的主要原因。当权派们不仅是制度的受益者,更是制度的破坏者,而且是肆无忌惮。说好了“各宫各殿大小尊神"都会邀请,以悟空当时的地位应该在受邀之列。你不弄权我弄权,欺负你怎么啦。从这点看,闹一闹天宫,揭露出当权派们的嘴脸也未尝不可。只是在跳出八卦炉后,闹的性质变了,不是在维护制度和公道,居然要求皇帝轮流做,颠覆天宫根本制度,昏头后的悲惨下场也是意料之中的。当然,除了闹,走也是挺好的选择。当年孔子在鲁国不受待见,应得的祭肉都不给送,孔子无奈只好出走。总之,受了不公平待遇,忍气吞声并非君子所为。有时候飞来横祸,或者遇到挖坑陷害。真躲不过去,那就怀着一定能再爬出来的勇气跳吧,别忘了体验自由落体的感觉,探究挖坑技术手法和观察坑洞构造原理。悟空屡次大难不死,有一条重要经验,长本事的速度一定得赶上闯祸的速度。每一次灾祸都是提升自我的机会,灾祸中把自己变得更强大,才是保护自己的关键。
悟空一路斩妖除怪。其实,悟空本质上也是个妖怪,可打起妖怪毫不手软。妖怪有几个特征,一是都是由动物修炼而成,没看到哪个妖怪现了原形还是人。二是妖怪都是吃人的,各种吃人的场景随处可见。妖怪晋升至少需要几步,首先是得道,开悟天地之理,延年益寿,寿命远远超越同类,变得能思人事、说人话,但还是动物样貌。如驮唐僧过通天河的老乌龟,虽然几千岁了,厚厚的背壳还是脱不掉。第二个层次是直立行走成为人形,这个需要修炼的更久,而且可能是修炼越久人形长得越好看,或者越能变得更好看。第三个层次才是被天庭或者佛祖认可,得到仙籍修成正果。所以,妖和怪应该还不是完全一样,怪是得道的第一个层次,只是会说人话的动物。太白金星曾说,凡有九孔皆可成仙。九孔主要指的是哺乳动物。可西游记里很多树木也能得道,最多只能算成精,可能就无法再往上晋级为仙了。
虽然有妖仙的说法,我觉得妖和仙还是有本质区别的。除了编制、仙籍的问题,更本质的区别是仙受到了严格的制度管理,有各项清规戒律,不能越雷池半步。天庭对仙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如泾河龙王也就是下雨的数量时间稍有偏差,结果被斩首。还有就是神仙是不能吃人肉的。玉皇大帝宴请除了琼浆玉液就是龙肝凤髓了,没有红焖人腿之类的菜码。所以,神仙在天庭都会思凡,遥想当年还没成仙的时候可以揪住一个人直接啃,那种大快朵颐的感觉即便当上神仙也难以忘怀啊。悟空几次上天庭要求查岗,就是担心神仙们偷偷下凡祸害百姓。妖怪靠吃人延年益寿,避免了苦修的劳神费力,在凡间有法力可以随意欺负弱小的人类,优越感很强。可是妖怪毕生的追求就是能修炼成人形然后飞升上仙,当上神仙又不能再吃人肉了,真的挺矛盾。这导致许多妖怪是不怎么愿意成仙的,吃到唐僧肉延年益寿就够了。如果放弃修成正果的执念,妖怪的日子还是蛮惬意的。可是妖怪啊,你受高人点化,有背景、有能力、有前途,人肉美味延年益寿,凡间潇洒任你逞强,只是小心成为神仙的功果。
从打妖怪的角度看,悟空所在取经团队发挥了两个重要功能。一是给悟空了打杀妖怪的理由;二是帮倒忙增加了打妖怪的难度。悟空曾经有很多妖怪兄弟,毕竟妖怪要吃人肉而不是猴肉,他们之间没有本质矛盾,而且悟空从来不介意妖怪吃人。虽深悟吃人的套路,可悟空从来不吃人。从这一点上看,悟空一直拿着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日后成仙成佛也就顺理成章了。要不是为了取经,悟空和牛魔王还是好兄弟,怎么会弄得人家九死一生、妾死、妻离、子散,硬生生拆散了这个幸福四人组。唐僧带来的麻烦最多,虚伪、懦弱刚好反衬了悟空的睿智、勇敢。唐僧虽然满腹经纶,遇事却很幼稚,毕竟他只是个几十岁的普通人,而悟空当时已经是近千岁的老老猴,阅历见识就是不一样。电视里过于表现悟空的机灵冲动,其实悟空在书里有很多金句,看得出当年在须菩提老祖那里,除了练功,文化课也不错。
在取经队伍中,悟空辛苦最多,操心最多,用情最深,每次败下阵来都会泛起一阵苦楚,甚至泪流满面。对比八戒,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毫无心理负担,甚至败走后还能钻进草窠睡觉,情商高到没心肝。电视里总觉得悟空和八戒打打闹闹感情很好,看了书才知道,他俩每次互掐都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怨恨和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没有摆脱老大和老二总是死对头的魔咒。唐僧偏爱猪八戒是大家公认的。在书外,八戒也有大批的粉丝。我觉得喜欢八戒的可能分两种人,一种是和八戒一样,沉浸在世俗当中的油腻大叔;还有一种是悟空类型的,总是这么自律真无趣,幻想下八戒的日子也蛮解压的。
本事大却不受待见,悟空在职场上是有教训的。八戒最大的优势在于找准了自身定位。唐僧需要八戒主要是为了挑担,这一点上八戒从来没有在唐僧面前有过任何微词。偷奸耍滑都是对着悟空和沙僧。而且八戒总是站在领导的视角看问题,得出和唐僧一样的结论。最妙的是还经常在领导面前说点低级趣味的话,给了唐僧表演深明大义的机会。而悟空总是拿自己的火眼金睛说事,摆出一副比领导高明的做派,取经的决心意志比唐僧还坚定,经常唐僧困了累了要红牛,悟空总是拉着白龙马一意孤行。这样的徒弟谁看谁都烦,烦又离不了。唐僧啊,你虽然是领导,可以不高兴的时候滥用职权念念紧箍咒或赶悟空走,但是要知道,悟空有了取经自觉性后,你是赶不走的,悟空的斗战胜佛也不是你封的。沙僧从现在看就是个吃瓜群众,和师傅一起被绑、一起被救,也算是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了。
最后用个印象深刻的情节收尾。乌鸡国的国王还魂需要度一口气,八戒上来就要嘴对嘴,被唐僧拦住了。原来,猪八戒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人活一口气,值得留住这一口清气。
后记:决心要写个连续剧,敬请期待。
巧辩六耳泥猴
悟空师傅是大神么
论神仙的自我修养
神仙的终极理想
找回走失家宠
寻找最美妖精
玉皇大帝性格分析
西游仙界逻辑漏洞
妖怪战斗力测评
法宝大比拼
悟空的精神家园没了
美味人肉烹调法
功果与正果
佛道恩怨何时了
道佛人三教合一
好人没得好报
自封号有讲究
西游金句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