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日,天气阴,气温15-19摄氏度
地点:金泉运动公园。
行走路线:从学校步行出发——两河路牌坊处进入——沿着清水河前进。
孩子们期待已久的户外观鸟活动终于要来了。说实话,我是比较紧张的,要带孩子们出去,多少还是有些担心安全问题。不过,在刘老师和唐磊老师的帮助下,观鸟活动顺利结束了。
一、鸟种梳理
走进金泉运动公园,学生就非常兴奋,我也很兴奋。当天,孩子们鸟运不错,成功看到了十多种鸟!(以下图片来自鸟网)
(1)戴胜
戴胜主要以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鱗翅目的昆虫和幼虫,如蝗虫、嵝姑、石蝇、金龟子、虫、跳蝻、蛾类和蝶类幼虫及成虫为食,也吃蠕虫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多在林缘草地上或耕地 中,常常把长长的嘴插入土中取食。
(2)北红尾鸲
繁殖期间活动范围不大,不喜欢高空飞翔。每次飞翔距离都不远,一般是在林间短距离地逐段飞翔前进。性胆怯。
(3)白鹭
夏羽的成鸟繁殖时纯白色,颈背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称辫羽;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
(4)白鹡鸰
栖于近水的开阔地带、稻田、溪流边及道路上。胸前有黑色“围兜”。
(5)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主要是以植物的种子为食的,一般主要是农作物的种子,比如有稻谷,玉米,小麦,豌豆, 黄豆, 菜豆,油菜,芝麻,高粱以及绿豆等等。珠颈斑鸠是常见的留鸟。喜欢在村落以及农田的附近来进行活动。
(6)红头长尾山雀
常10余只或数十只成群活动。性活泼,常从一棵树突然飞至另一树,不停地在枝叶间跳跃或来回飞翔觅食。
(7)白头鹎
(8)某柳莺
(9)白颊噪鹛
结小群栖息于灌木丛、竹林、草地等地,性大胆,以昆虫为食。
(10)喜鹊
(11)白顶溪鸲
二、北红尾鸲or黑喉红尾鸲
“老师,你看,那是什么鸟?尾巴红红的,很漂亮”。我一看:“信心满满的回答,好像是北红尾鸲”。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拿出鸟书,找到北红尾鸲那一页。看着看着,周童鞋说:“老师,不对,我看到这种鸟的眉毛那儿是白色的……”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描述着这种鸟的外形特征。
刘老师也说:“我感觉有点像黑喉红尾鸲”,学生也觉得像黑喉红尾鸲。
等晚上回到家,我又纠结着白天看到的鸟可能不是黑喉红尾鸲,黑喉红尾鸲不是常见鸟种,直觉告诉我白天看到的鸟种也有可能是北红尾鸲。我又去翻专业的鸟书,一翻书,更懵了,这两家伙长得不要太像……
后来,我去请教了小暴老师。总结这两种牛鸟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翅斑不同
黑喉红尾鸲:白色翅斑较小,呈很明显的锐角三角形。
北红尾鸲:白色翅斑明显,一般呈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2)头、背颜色不同
北红尾鸲:头灰色,背深褐色,头背对比明显。
黑喉红尾鸲:头灰色、背灰色,头、背对比不明显,整体偏灰。
至于学生看到的眉毛处白色,应该是由于角度和光线的原因导致的。虽然最后我们没能确定当时看到的到底是哪一种鸟,但是我相信当我再次见到它的时候,我一定能够区分出来了。
三、活动组织
当天的活动,虽然整体顺利,但是很多组织上的细节还需要改进。
(一)活动通知
活动通知单我只打印了一份,家长签字后交回来,手中就没有了,学生对时间地点等信息可能记得不清楚。要么做两份,要么做成可以裁切的通知,让学生手中有留存。
(二)明确家长的职责
当天的活动中,家长很积极的参与,但是,由于我没有具体明确家长要做什么,许多家长并没有看管好孩子。个别孩子由于太兴奋还往水边跑。要让家长明确以下几点:
1.如果孩子往水边跑,要管住。
2.如果家长中途要上厕所,要离开,要告知学生或者老师。
3.家长要全程陪同,不能提前离开。如果实在有事要离开,请孩子一起跟家长回去。
(三)向学生介绍同行的老师
当天,应该向学生介绍唐磊老师,当唐老师对学生行为提出要求的时候,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四)活动后的鸟种总结,写好观鸟记录
观鸟结束后,当天,我们一起返回学校,对观察的鸟种进行了回忆和总结。但是,没有要求学生写观鸟记录。没有学生自己的文字性材料,比较遗憾,其实,可以安排学生写记录、日记等。
(五)观鸟过程中不要立即说出鸟名
当天,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先说出了鸟种名称,导致学生没有获得“破案”的成就感。当发现鸟种时,可以请学生自己去查阅图书,说出它可能是什么鸟。当最后确定鸟种后,学生印象会更深刻,获得的成就感将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带学生出去观鸟,一个老师肯定不够。所以,组建自己学校的观鸟团队是必要的。
1.请科学老师帮忙
2.积极邀请学校其他老师带孩子参与,培养兴趣
3.在全校营造浓厚的观鸟活动氛围,让观鸟在校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