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琥珀,琥珀是最美的尸体
-郭敬明《愿风裁尘》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重温了一遍郭敬明的《愿风裁尘》,即使到了二十岁,我还是为他的文字感到惊艳,还有温暖。第一次接触郭敬明,大概是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县城除了几乎只卖教辅书的三味书屋和新华书店,没有别的书店,但是有一天我很幸运地看见了一家新开的书店,掩藏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不言不语,冷冷淡淡,书店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可是时隔这么多年,我还是能隐约记起在穿越时光的记忆里那迎面扑来的古朴和书香,由于我喜爱阅读,出于好奇心走进去看了看,竟然卖的不是什么教辅资料,书架上都整整齐齐地罗列着饶雪漫,安妮宝贝,东野圭吾之类的小说,还有男生女生,桃之夭夭的杂志,心情突然就变得十分兴奋,这可以当作自己的读书基地了,然后默然瞥见角落里一本看起来封面十分精美,画风独特的杂志,我走过去看了看,名字觉得很特别,叫《最小说》,也是出于好奇,价格也不是很贵,快要上晚自习了,就匆匆付了钱。
所以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从此就爱上了这本杂志以及知道了郭敬明这个人,觉得他文风独特,自己又是个爱幻想并且爱写作的女孩,再加上年少的自己有些孤独,对他的文字有些共鸣,初一文风还未定型的我,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他和最小说的影响。
本来是想写郭敬明,写到了自己认识他的经历,似乎有点偏题,现在言归正传,来说说郭敬明这个人(以下都用小四来称呼)。小四这个人作为文学界最有钱的人,饱受争议,不过这也很正常,作为公众人物,谁没被黑过,他写的和拍成电影的《小时代》更是受到过无情的批判和质疑,基本上批判者的观点都是“这电影不真实,生活不是这样的”“在吹捧物质和虚荣,对于四朵姐妹花的分分合合,吵吵闹闹很不解”“这在扭曲价值观”。
那么郭敬明本人是怎么回应的呢?
今天选修课上老师讲到这个,说郭敬明的回答是“我要面向的本来就是13到18岁的少男少女这个群体,你以为他们永远都会这样吗?并不会,等到他们十八岁,我会流失一部分客户,到了他们二十五六岁,三十岁的时候我又会流失一部分客户,四五十岁的客户基本没有,我要迎合的是这些13到18岁的客户。”不得不说,这位选修课的老师非常nice,她讲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企业》,但完全不是教科书式的宣讲,而是举当下流行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个话题,老师发表的观点是,这些批判者完全是瞎操心,根本不会扭曲价值观,生活会告诉那些十七八岁幻想的少男少女什么是生活的残酷,而这些批判者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况且针对13到18岁的少男少女,让他们看什么呢?现在的国产动画片普遍低幼和弱智,他们不爱看,那么让他们去看成人片,过早地看清社会的阴暗和生活的残酷吗?可是让他们过早地接触成人的世界,就很合适吗?而郭敬明写了一群无忧无虑的少男少女,恰恰就是她们自身的真实缩影,在他们的幻想里,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尽管这不是生活真实的模样,但对于这一群少男少女,这就是他们幻想的生活,而且他们也不会永远这样幻想下去,生活会教他们看清生活本身,而我们无需过度忧虑物质啊价值观什么的,这些幻想满足了他们那个年纪的情感需求,已经就够了。对于老师的观点我感到十分认同,当然也不排除是因为我对郭敬明的偏爱,但我不得不说的是,郭敬明的小说陪伴和温暖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在那个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本应该叛逆的年纪,我却因为他的书变得沉静和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变得更加热爱写作和阅读,直到现在,永远也忘不了对他的文字产生共鸣的时候,我孤独的整个年少,都因为他的文字变得充满希望,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没有什么能缓解孤独,哪怕亲情,爱情,友情,但现在我觉得文字可以,很多人都应该有过在自己难过孤独的时候,突然看到和自己产生共鸣的句子的感受,我想那是在空旷而寂静的黑暗中默然间照进来一道光,一只手抓住自己的手说:我带你离开这里,去寻找充满希望的光明之地
郭敬明的所有小说都是无一例外的悲剧,从《幻城》《夏至未至》到《小时代》,我想这不是偶然,当我们以为卡索最终成功复仇,樱空释登上王位的时候,为了让哥哥从高高的冰封王座走下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却忘记了自己本心的释亲手杀了他,红莲过处,温暖如春。当我们以为立夏和傅小司可以从校服走到婚纱的时候,曾经照亮立夏一整个年少的傅小司最终还是背叛了她,立夏转身离开,嫁给了另一个人。当我们以为四朵姐妹花从此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时,一场大火过后,所有的一切像是幻觉,没有南湘唐宛如顾里,只剩下林萧自己。当我们以为陆叙终于可以和闻婧有情人终成眷属时,他却在一个开玩笑似的动作里死去。故事总是在我们的出乎意料中结束,我们甚至会为此掉下眼泪。
那么小四为何要将结局写的如此悲伤呢?
![XFL{SH4AC6U}UZ~P@8OO27.png
我想他是想告诉我们,少男少女们,我给你们编织了一场华丽的梦境,梦境结束了,你们也该醒了。
是啊,现实总是不尽人如意,哪怕知道你在恢宏的叙事中只是在为我们编织一场又一场迷离而又不真实的梦境,我也愿意沉溺其中,甘之如饴。
哪怕我们只是像林萧那样的普通人,也许不会有南湘唐宛如顾里这样陪伴我们一同成长的小伙伴,可是在我的梦里,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即使一梦醒来,我也相信在我的梦里她们活的很好。
虽然我们是像立夏一样普通的少女,曾经遇到喜欢的少年也因为羞涩迟迟不敢开口,只敢在课间操或者上厕所路过他的班级时才敢偷偷地在人群中搜寻他的身影,知道他坐在靠窗口那一组的第三排,偶尔看到他帅气的侧颜惊为天人,知道他喜欢打篮球,成绩很好,暗恋他的女生很多,但在那个年纪,我们却始终不敢对他开口,我们是立夏,却没有傅小司,尽管在我们的梦里,我们偶然碰到过很多次,自己也曾鼓起勇气表白,可现实里还是只敢偷偷看他。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立夏没有傅小司最后不也一样幸福美满么?谁没有在年少的时候暗恋过一个人,小心翼翼地隐藏心事呢?
小四是我们的织梦者,我们曾经幻想却没有实现的场景在他的文字描绘中变得立体生动,我们相信那就是我们的少年时代,除了日复一日的考试升学,还有深夜偶尔失眠的想象,有一场跟我们一同成长的梦境,即使知道总有一天梦境会破碎,现实会铺天盖地涌过来,将我们碾压得粉碎。
但是,我们也一样能直面残酷的生活。
因为心底有个梦……那是我们受伤过后可以躲进去的小小世界,是我们自己的世界。
说到郭敬明,就不得不提到韩寒,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魔咒,喜欢韩寒的基本上讨厌郭敬明,喜欢郭敬明的基本不怎么喜欢韩寒,很少同时有喜欢两个的,我想可能是文风迥异吧。
一个兼具织梦和治愈,一个以叛逆和不羁为基调。
韩寒的作品大概只读过一点,也看过他的电影,但不是很喜欢,在我看来,韩寒的作品我只有一个评价,就是非主流,他描写的主人公或多或少都会有阴暗面,吸毒喝酒嫖娼,动不动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将少年的叛逆彰显无遗,同时也将那个年纪偶尔会有的负面情绪无限放大
我只想说,叛逆和青春不是你堕落的理由。
我们也许会在被父母骂过之后心里产生那么一丝怨恨,会在父母忙得顾不上我们的时候感到不满和难过,但这绝对不是我们要吸毒抽烟的理由,年少的我们在情感上有时候很脆弱,但我们仍然是伤心难过后便置之脑后的阳光向上的少年。
在短暂的阴霾过后,未来仍然一片光明。
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拿自己大好青春为一时的快意潇洒埋单,有勇气的终究是少数人,我们无法质疑他们的行为是不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愿意透支青春来寻找分泌大量多巴胺的刺激,付出惨痛代价和承担后果的终究是做出选择的他们,与我们无关。
郭敬明在《愿风裁尘》里这样回忆他的年少:
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人生无限漫长,却又经不起消耗?
如果重新回过头去——
十七岁,十八岁,十九岁。无限美好的年纪,光阴像是被撒了亮粉,无论铺展在什么地方,都显得耀眼。生命在那三年里无限被拉长,摇摇晃晃地走过了从此再也无法重回的时光。
如果现在重新去看,那些被试卷拖垮的疲惫,和被成绩搅酸的心房,绝对不会认为是人生里最黑暗的部分,相比较现在所面临的 和遭遇的事情,它们干净透明得发亮。
虽然在我们那个年纪的时候,它们总是被认为是生命里最沉重的话题。
…………
我们在日复一日的考试升学中长成了你我眼中的大多数,当被生存问题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想起青春里干净得透亮的片段,便能褪去一身疲惫,再次充满与生活对抗的力量,那些在我们年少陪我们一同走过的梦境,如今也在记忆中闪闪发亮,如星光璀璨。
该拿什么来治愈你?
遍体鳞伤,性情古怪的少年。
织梦者小四说,为你编织一场华丽的梦境,是樱花树开满整个街道,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童话,是你和我的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