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折
今年我即将大三,而在大学学车辆工程的前两年,说实话,我状态消沉,成绩也是居下游,对枯燥的公式和定理提不起兴趣。虽然是自选的专业,但面对这个工科性极强的专业,我在汽车实训室刺鼻的气味中思考出一个问题:如果以后让我从事有关汽车方面的实习或工作,我估计对这方面一无所知,也没有资格。
两年的大学时光过去,这个偏离专业的问题摆在眼前。我想,与其颓废,倒不如调正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2兴趣
虽然那时候对本专业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但自己从大一到大二一直保持一个学习兴趣:学习电脑软件技巧,例如PS、AI、会声会影等图片处理和视频剪辑工具。同时,由于自己对微信公众号感兴趣,因此在管理学院官方公众号卸任以后,我开通了私人微信公众号,并凭着兴趣一直做到了现在。在当时,我在公众号上花的时间甚至比功课还多,自己也感觉有点不务正业。
然而,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新媒体运营。其主要工作是关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推广和微博、论坛、网站的一些管理等,而这些正是我所感兴趣的东西。这时,却有一个观念在脑海里浮现:
兴趣≠工作?
兴趣仅仅是平时花费少量时间喜欢做的一件事,而工作则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知识,实践才能胜任,但是我决定背水一战,想试试用自己的兴趣找一份工作。
3探索
有了目标,也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朝着明确的方向努力,但是自己光光凭借一点点做新媒体的经验,如何找一份实习工作?自己的简历应该投往何处?我也想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这个行业?
幸运女神来到我身边。我在朋友圈里偶然看到某个做招聘的APP,在上面可以直接和boss进行交流。我想,如果能跟boss直接交流,也许可以直接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我也更有明确的目标。
于是,我开始按照新媒体运营招聘的要求不断自学着一些东西,没有专业书,就买一些类似的书籍啃,不会的技能百度出来慢慢学习,在网上看一些视频教程,到自己的公众号进行一些实战演练,然后不断完善自己的简历,再投放出去。
终于,有一些boss看到了我的简历并回复了我,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几乎没有公司愿意找实习生,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请求下,有一个boss勉强同意了,只是说怕我跟不上。要学习肯定是能学到东西的,会很累。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实习岗位,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实习工作。
4分享
最后,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实习经验,我把它总结成了两句话:把自己当老板,把客户当父母。
前者主要说的并不是把自己当做老板,刚一就职就对各种不满,各种抱怨,而是要有主人翁意识,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实习生的任务一般都会很简单,但要学到真正的东西还要靠自己。虽然是一名实习生,但同时也是团队的一分子,需要团队共同努力。虽然自己资历浅薄,没有经验,但除了自己负责的任务之外,其他人的一些工作也要大致了解一些,对自己公司业务越清楚,自己做工作起来就越轻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我很喜欢亮剑里面李云龙率领的独立团,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大概意思是,就算独立团全体战士都战死了,独立团的炊事班抄起扁担也照样可以作战。炊事班战士虽然平时只用负责做饭,但是他们也照样练习了拿枪,射击等自己的一些分外之事,但也就是这样的团队,才会有前赴后继的惊人作战能力。
后者的比喻有一些夸张,把客户当成父母。在实习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如果我们面对自己的客户,要谈一些业务合作时,我们要从客户的角度来想问题,换位思考,boss曾经问过我们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人询问:请问中山医院应该怎么去?
我们会想,直接把路线告诉他不就可以了。但是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要想,如果把他当做我们的父母的话,我们是不是要要把他照顾的舒舒服服的?简单来说,我们要有发散性思维!
中山医院是大医院,推测这个人得的病应该不是小病;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用手机导航直接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他询问了而不是用手机导航,说明他应该不住在城市里而是科技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乡镇;既然来到大医院,也许需要住院,他或许还需要一个离医院比较近的旅馆;为了病人的回复,他也许需要带着病人四处转转,我们要提供一个离医院最近的花园等等等等,boss的答案令我们目瞪口呆,一个简单问题的背后其实也蕴藏着巨大的学问,如果我们面对我们的客户,把这些问题都替他们想好了,即使不那么全,那么也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最后,趁着大学还有很多自由的时间,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学一些东西。因为在实习的时候,一份工作是没有人像大学老师那样手把手教你的。不要怪老板只看看结果不看过程。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我几乎没有接触的东西,让我在一定的时间内去完成,而boss没有那么多时间听你说这个不会那个不会。那个时候真的是全靠自己。在大学我们尽可能多的自学一些东西,以备将来使用,即使用不上,自己自学的能力提升上来了,将来应对自己没见过的工作也会得心应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