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陶器竟然比“仰韶文化”早约1000年!!!

紫阳富硒陶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作工艺技术,陶器的生产一直延续至今。

80年代初,因安康水电站水库(瀛湖)淹没区涉及紫阳县,安康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和陕西省考古队来紫阳进行了文物普查和淹没区文化遗址抢救性发掘,在马家营、白马石、曹家坝、金坪等地发现大量新石器遗址,发现陶器有夹砂红陶、内黑外红陶、红陶、灰陶,其中有少量的彩陶。

紫阳富硒陶器形十分丰富,除满足生活实用之外,还可作用陈设、祭祀、供奉、收藏、和礼品之用。紫阳县陶土铁质含量高,同时紫阳土壤富含硒元素,二者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以此材料制成的紫阳乌(铁)陶产品,可以实现实用性、保健性观赏性的融合与统一,形成本产品的独特性。

数千年来,陶艺文化一路传承,如今已根深蒂固,成为了紫阳人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