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的总导演杨洁的逝世,让世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这部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童年经典上来。
1
对于好很多人来说,西游记就等于是童年。那些熟悉的旋律和精彩情节,已经循环了太多太多遍了;那些诡异的神仙妖怪和斑斓的天上人间,也已经造访了太多太多次了。
只要一经过播放着画面的屏幕,便能脱口而出各种情节人物、各种对话台词。这样的经典,恐怕后来者即使不看剧集,也能知道个大概来路。一部西游,敌不过万人剧透。
所以,没有西游,没有“噔噔蹬蹬”的《云宫迅音》,没有《敢问路在何方》的激越欢歌,很多人的童年会黯然失色,童年的记忆也会斑驳许多。
西游记承载的是无忧快乐,是美好单纯,是理想信念。
因为西游,所以童年。
2
只是,西游之后,再无童年。
经典一出,万人效仿。西游演化出了万千版本,类型不一,风格迥异。武打、言情、科幻、恶搞……别出心裁,脑洞大开,色彩越来越艳,特效越来越多,只是内容越来越空。
当翻拍成了逐利的时尚,致敬经典只是一块遮羞的布,翻拍就成了彻彻底底的推翻。
于是美猴王不再美艳,猪八戒也不再可爱,沙僧也变得诡计多端,唐僧也褪去善良慈悲。至于众多妖怪,也真成了妖怪,面目狰狞得恶心,心肠恶毒得不行,瞅一眼,非吓你个毛骨悚然半夜噩梦。
剧情也越来越离经叛道。泼猴可以和唐僧斗嘴了,大圣可以和紫霞恋爱了,唐僧居然可以为白骨精献身了。这些剧目看下来,不是莫名惊诧,眼镜大跌;就是似懂非懂,云里雾里,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情商。
3
这些都不是我们心中的西游。可是,心中的西游在哪里呢?
有一天,突然发现,这世上没有令人长生不老的人参果,嫦娥老了玉兔精老了女儿国王老了,经典的缔造者杨洁也羽化成仙了。
猴年辽宁春晚,当年逾花甲的美猴王带着他的金箍棒孤独地登上舞台,样子还是那个样子,精神还是那个精神。但在高科技的声光电下的美猴王好像缺少了什么,令人恍惚。原来啊,他只是苍老的六小龄童而已。许多人感慨时光无情,不禁泪眼婆娑。
4
是啊,当年的西游已经远去了,那守着黑白电视机一遍又一遍的看西游的人呢?
他们走出了童年,走出了农村。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无师自通学成了七十二变。有的,从人变成了鬼;有的,由鬼变成了妖。
当然,也有的涅槃成了佛,只是这成了佛的,要经历多少个九九八十一难且心不死志不移啊!
彷徨四顾,蓦然发现,真正的妖魔鬼怪并非都是青面獠牙面目可憎,有的风度翩翩绝代芳华,有的沉鱼落雁貌美如花。
就像这本该纯净湛蓝的天空也会生霾,霾起的时候,处处是仙雾缭绕的灵霄宝殿。
这是仙境吗?你若信了,你就是傻子。
看西游练就的火眼金睛在现实面前就是一睁眼瞎。
5
终于明白: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的,不一定能取到真经。那些修成正果被封神的,也许不是因为心诚志坚,只是因为命好,命好而已。白龙马跑不过宝马,行走敌不过坐桩,命运真的不是九九八十一难就能改变的。
半生兜兜转转,除却失去的青春年华,发现再怎么折腾也没能逃出如来的佛掌。
还有那童年看西游学到的菩萨心肠,待万水千山走遍,它已伤痕累累。一回头,就被葬在五行山下!
这尘世的磨砂终于击碎了童年追随的神话,世道人心,远不是小时候神往的娑婆世界。
6
西游相伴的童年就是一个梦,一群人的造梦,一群人的入梦。
真心希望永远留在这个梦里,继续着我们的热爱,继续着那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佛。
即便梦醒,也依然高唱杨导《西游记》里的那句歌词:
去你个山更险来水更恶,难也遇过,苦也吃过,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惟愿,半生归来,我还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