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作者:惟一真

第五十八篇原文:

其正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语译:

执政者廉洁宽厚,百姓自然淳朴敦厚;执政者苛刻严明,百姓就会缺德刁钻。灾祸由福祉所依靠,福祉被灾祸所隐藏。谁能知道它们的究竟呢?它们没有一个绝对的定数。正常能转变为反常,善良能变成邪恶。百姓的无明迷惑,其日子已经很久远了(只有明道的圣人知其理)。因此圣人虽然方正而不截割非方正者,圣人虽然清廉而不伤害非清廉者,正直而不放肆,光明而不显耀。

悟解:

老子在此章中分别论述了两种执政者所获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效果。宽厚淳朴的执政者正是由于没有奢侈浮华,他所治理下的百姓则自然显得敦厚淳朴;反之,那些政令严苛、追求浮华的执政者,他所治理下的百姓就显得缺德刁钻。也就是说,执政者的思想品德如何,决定他所治理下的社会风气好坏及百姓们的思想品德如何。

如何跳出福祸相依、正反互变、善恶转换的矛盾循环怪圈?其中根本唯一的方式就是超越矛盾相对存在的束缚制约,实施圣人而治的自然无为之道!有道圣人虽然方正但不割人,虽然清廉但不伤人,虽然正直但不凌人,虽然光耀但不刺人。何因?

因为有道圣人施行中正和谐平衡自然之道,自然超越矛盾相对存在,立足无思无欲无事无分无为的一真道源本体,由宇宙自然运化自动作为。百姓的敦厚纯朴之果是由其政闷闷之因所得,百姓的刁钻德缺之果是由其政察察之因所得。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各具因果、自作自受,是自心感召的自然效应。祸福现象是人的生命信息密码所显化出来的自然效应。

真正的开悟者并非主动去自找苦吃或抛弃优裕的生活,人为地去束缚禁锢自己。而是超然物外,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心静如水,以一颗平常心和光同尘,出污泥而不染。

为什么说山易移,性难改?不良的性格、脾气、习性皆是正常人格的缺陷,是生命信息密码编排的颠倒错乱,必然会引起心态的失衡。心态的失衡是招惹灾祸的直接内因。先天生命信息密码的编排程序决定了后天的人性难移。要从根本上改变人性与人生命运,就必须通过大道修行调整生命密码、和谐平衡心态。古人所讲的修养就是修正违背自然之道的思维言行而不断涵养德性。人的德性即人的先天原本真性。

“无为”与“有为”的区别在于超越矛盾相对存在。在于立足点的不同。一个是始基源头根本,一个是表象变化过程。

世人之迷的根本在于有了“自我”存在与分别意识的产生,世人开悟明理的根本在于“无我”存在与无分别意识的显明。世人一旦到了无“自我”存在和无分别意识取舍争斗的时候,宇宙人生真相大白于天下!人类自然循道而行、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人类社会自然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再用不着任何教化与法律条文的制约,再用不着任何武力征服与强迫压制,人类的一切作为皆是合道的自然而然的,当然再用不着任何形式上的斗争与革命。大道行世,天下自然为公,人类必然走向大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花在手中阅读 1,174评论 0 1
  •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妙行如涣阅读 35,343评论 6 39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
    木鱼飞阅读 714评论 1 1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阅读: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阳_1332阅读 183,529评论 4 81
  • 当醉已成为往事 独守孤冷的星 忆回昨年 风霜蒙 冻童梦 今夜 晚风 添上了 昨夜的微凉 你 何曾知道 信与忘 一年...
    深深是蓝阅读 229评论 1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