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琉璃的种类之一,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古法琉璃,亦称“琉璃”。是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常见种类有手工琉璃、脱蜡琉璃等,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古法琉璃相传是公元前493年越国的范蠡(lí)铸剑时所发现,范蠡认为此物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达成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献给越王。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还,并命名为“蠡”。其后,“范蠡”访遍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同年因为战事,西施前往吴国和亲,西施不得不舍情取义,临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泪水在其中流动,被后人称之为“流蠡”(琉璃谐音)。
琉璃的化学元素单位为Pb,中国的天然水晶为24Pb(含24%的二氧化铅),而台湾的天然水晶有24Pb/38Pb。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
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所以世上没有两款一模一样的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