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越来越深了,枝头的叶子渐渐黄了,慢慢枯了,冷风一吹,禁不住的,就落在了地面上。每个晚上,都是小女孩最快乐的时候,妈妈和爸爸都要回来了。路边的法桐,风一吹,莎莎的响,仿佛妈妈的催眠曲。夜晚的温度更低,拉着爸爸的手露出一截手臂冰冰的凉,爸爸下探身子,拱起背,袖子滑下来盖住了白胖胖的“小白萝卜”。小女孩不时地一阵急走,兴奋地乱叫,惹得右手的妈妈一阵紧张,不断叮嘱“慢点,慢点……”。
小女孩不到两岁,但对每晚这样的回归,热情从未减退。每次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都会从爸爸或妈妈的怀里挣脱下来。双脚一着地,一只手已经牵着一个人了,另一只手还要举起来,“啊…啊…”,祈望的目光投向另一边的人。两只大手牵着两只小手,每个夜晚,都如此趟过社区的林荫小路。冬天的夜风冷的清奇,轻轻呵一下,冻出一个哆嗦。爸爸感觉到小手传来的温度--湿热,孩子走得热了身体不冷了。沿着孩子的手臂,另一边紧攥的大手,它的温度仿佛也能感觉到。手心暖暖的,这温度是孩子的?妈妈的?爸爸不自觉加快了脚步,目光移向妈妈的手,冬天那手向来冰凉。
一个转弯,“穿堂风”仿佛加剧了冷。“风大了,抱着走吧。”爸爸提醒道,从小手边撤去了手,双手专心推着儿童车。儿童车仿佛打猎归来了,载着或大或小的物件。“啊……”孩子急了,一边从妈妈怀里挣,一边喊。妈妈顺着小手指引,加快了脚步,边喊:“爸爸,慢点慢点。”。
这样的边追边喊,很快就要到家了。到了停车场边,路面上飘落下两片法桐叶子,一片压着另一片的角。法桐的叶子,有五个分支叶脉,像手掌却又带璞。爸爸觉得有点像五角星,小孩子会喜欢的,正好可以给孩子,想去取的时候又犹豫了,因为思绪飘远了。“little things amuse little minds” 难道就是指这个,那该是中性的啊,怎么成贬义的呢,与志向与小人有关系吗?母亲也常说“小孩子就喜欢小东西”。译成个"小人无大志",怎么感觉缺呢。思索之余,错过了拾取的机会,爸爸摇了摇头继续走。
爸爸感慨译文之余,又想到古文的翻译。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让爸爸困扰了很久。小学、初中、高中……,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学习新东西,真的很高兴,经常练习、复习从未觉得令自己愉快,可能是复习好了考个好成绩才令别“人”愉快,复习了学习下一阶段的轻松些,仅此而已。
纳闷了许多年,也不明白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孔子教的是礼,像现在的待人接物、礼仪、贵贱尊卑,这些不断练习就可以掌握了,也能让人喜欢和容纳自己,自己也高兴。可格物致知、学习自然科学,没那个好奇心,不断练习真的令自己不高兴,如果不做科学家,做个普通的公民,换成“学习而后能在实践中用到,才真是令人愉快啊。”
“爸爸……”孩子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河马星空,孩子学会了叫爸爸,真令人愉悦呀,想到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浪潮般刷刷地褪去了,也像妈妈麻利地收拾衣服,很快就收揽了起来。
想想上学时,记住“学习了而经常不断地(练习)复习不是令人愉快吗”这个答案,去考试就行了。真的是简单啊,不用探究对错,不用问为什么。有了孩子成了神农氏,事事尝尝,万一错了就错了一生啊。
爸爸一阵苦笑,不自觉调整了下笑容,然后扭头看孩子的动向:小女孩正玩着腰,正用小手一下一下试图捏起地上的五角星叶子。
爸爸走向去,微弓着身子对宝宝说“真漂亮,五角星呀”,妈妈也附和"好漂亮的五角星哟!"。小女孩高兴的拿起了叶子,同时被妈妈抱起继续往家走。
爸爸推着车子,又去思索了。从孩子身上看,人从小就不缺好奇心,求知是天性,礼节、钢琴等可以通过不断练习习得,符合10000个小时的理论,可以愉悦自己或让人喜欢自己。走到宣传画旁,爸爸突然想到: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好奇心很容易被转走,不断的练习也会移走好奇心,不会再深究下去。由广告想到社交工具等推发的小文,似乎很有道理但咂摸过后,有“翔”的感觉,智商和行动被藐视到汪星去了,吸走过多的注意力、精力。爸爸唏嘘着走上了楼:“全民信息全民推、全民吸睛全民毁”。
一个广告漫天飞的时代还没走,又来了一个信息漫天飘的时代,这个喧嚣的世界,爸爸、妈妈的手是否如同那法桐叶子,枯黄的手掌,从枝头随风飘落到地面,是羞得要钻到地下还是要悲壮地吟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