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是侄女给它起的名字。
初见在楼下,我和女儿从寺坡回来,她特意给留家的豆豆买了两个肉包子。走到楼下,女儿喊我看院子里的车下有一只小狗。
一只刚满月的、瘦骨嶙峋的、毛粘到一块的小狗朝女儿走来,女儿说看起它饿了好久了,把包子给它吃吧,回家给豆豆弄点别的吃。
它吃了包子,跟着我们爬上了楼,进了家门。豆豆从最初的好奇到排斥,它俩经常大动干戈。这只小狗也毫不客气,地板上一度狗毛层层叠叠。
它很漂亮,洗澡的过程也很顺从,最重要的是特别粘人。我们把它带出去,期待它能遇上接受它的人,路人无不夸赞它的美,只是仅限于夸赞和抚摸。
一周后,争得妈妈的同意,我把它带回来老家。一转眼已经四年多了。每次我们回去,它总是热情地朝我们汪汪,我也会去抚摸它。
前几天,爸爸刚刚遛它回家。它跑到院子,到我身边卖乖。爸爸喊它,它立马跑到大门外很顺从的被栓在狗窝那儿。然后继续朝着我们哼哼。
爸说中了,也跑了啦,别叫了。
我说爸,你现在摸摸它的头。
弄啥嘞?
你摸摸,然后我给你说。
爸摸摸它的头,它很安静的享受。
它安静下来了。你这就是你刚才想要的效果。
是哩。
你要是吵吵它,它会叫的更厉害。
是哩。
爸,来。感受一下。
我抚摸爸爸的脊柱。
你感受怎样?
得劲。
对,是不是还有被人稀罕的感觉。
有。
对。你心疼我妈,天天吵我妈不知道休息,但效果不理想,还弄得一肚子气。咱现在换个方法,抚摸俺妈的脊梁,你觉得她会怎样?
她会感觉着有人稀罕她,她高兴。
还能躺在床上歇一会儿。
是哩。
好,中午我教你手法。
我学不会。
记得,手法不重要,感受最重要。你觉得呢?
是哩,感受最重要。
中午教会爸爸给妈妈捏脊,目前已经十几天了。爸爸反馈说效果不赖,妈妈说话柔和了,不怼他了。爸爸的口哨也越吹越响。
豆花就是我们的动物老师。来到我们身边,只为教我们学会看见对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