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打开收音机,断章取义地听到电台的一个节目,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听到有一个人A因网贷陷入困境,有一个人B打进电话去表示可以跟网贷公司“沟通”减免债务,并以自己的“成功”经历给他出主意,还表示可以给那个人A提供合适的岗位帮他度过困境。当主持人问B他是因为什么原因使用的网贷以及如何跟网贷公司沟通以获得减免债务时,他语焉不详,只是说当时是帮朋友C,后来朋友C赖账……
也许A他个人的境遇的确令人同情,然而,在一个契约社会,谁也无权仅仅因为同情就去破坏它,B的行为看起来帮助了A,不怀疑会收获掌声,可是他看起来似乎高尚的行为难道不是对契约的破坏?B当时的困境难道不是因为C的赖账?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当你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