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下社会上“读书无用”论开始在悄悄抬头,而大学毕业即失业、拼爹等反差现象,这些已经到了荒谬地步的“现实主义”在勤勤恳恳地为这种论调浇灌养料,使之像藤曼一样在快速吞噬着众人心中那点不多的理智与长远的思维。
而人必须先拥有当下,才能可期未来啊!
02
读书无用,是谬论。
古代,科举一中,改变个人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当今,读书虽已不能保证改变一个人乃至家族命运,但还是可以提供一张”机会“的门票。
未来,在人工智能、AI等技术发展的助推下,人的个体命运不可控愈发明显,如何让自己有价值?如何去找到自己的价值?我想除了读书,似乎别无它途了吧!?
社会的发展是传承、积累、创新不停的循环的,而”知识“是作为其中的纽带,”读书“是可以将个体纳入到这个循环体系中,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当然有时候不是经济上的直接奖励。毕竟,历史上很多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在有生之年都是穷困潦倒的。
所以,我会告诉孩子,”读书无用“是谬论!它只是在当下经济为主导的大环境下把”赚钱“与”读书“等同了而已,而”读书“主要的是丰富我们每个人的头脑,训练我们的思维,直至能明辨是非,这才是我们值得为读书投入时间与物质所在。
03
互联网在时刻影响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当下,每个人的时间其实都在被无意识的”碎片化“了,而”读书“是一个需要耗费持续性的长时间的过程。
依照「一万小时定律」,也就说不管你所属哪个行业,做什么工作,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如何从我们”碎片化“的时间中找出这一万个小时,这就是父母们以身作则来引导孩子。
晓书童说过一句有意思话:
一想到王者荣耀的在线人数超过一个亿,我顿时就觉得社会的竞争压力没有那慢大了,因为自主看书和学习的同时在线 人数,是绝对不会超过一个亿的,我心甚慰。
所以,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了的有游戏、各种社交与购物软件等。
放下手机、断了网络、关闭电脑,在工作之余拿起手头的书,陪孩子一起写作业,这就是最好的引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