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魔导女孩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时间定格在09年,第一代兴起的网络交流信息共享的软件是腾讯开发的企鹅QQ。
于是乎空间就很流行,最先加入的就是新一代年轻的网民,用户最多的当属我们这些学生党。
我们在闲暇时间会在空间上分享着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的倾诉欲最强烈,处在身体和心灵快速的发展时期,说说的内容大致包括每天做了什么事,今天心情怎么样,想吐槽什么,这些通过发说说的形式一一展现出来。
如果你在乎的人发了一条说说,一定会好奇的点开她的说说,会点赞会评论,有些还会转发支持,那时候的人们亲密的表达方式莫过于此。
人缘好的同学会引来队列似的评论点赞,你一言我一句,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玩的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我们的圈子是局限在亲朋好友之内的,至于之外的陌生人我们并不会随意的去添加去展现,这个时候的人们还是比较保守和谨慎。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也有掉队的人。
比如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不太爱玩说说,我比较喜欢qq空间里的另一个功能。
那就是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浏览到有内容价值的文章。这些文章非同一般,同学们发说说,我就看文章。
看了有启发有共鸣的文章我都会默默收藏,不知不觉中收藏到了一定的积累量,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是我独一无二的精神宝藏,在今天这样的时间段都有它的参考价值。
1.文章方面
举例的文章仔细观察,它们的标题就足够让我们点开,勾起了内心探索的欲望。
当时的我处在求学阶段,旺盛的好奇心和学习力,喜欢看拓展眼界见闻的文章,并没有给自己什么思维限制,也就是那个时候,搜集了各行各业的入门级别文章,在思考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的知识最初启蒙期就是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形成的。
现在这些文章仍然保存在我的空间里,每当怀念过去的时候,我会拿出来翻阅下,看着看着会惊叹过去的智慧,那时候的远见和记录,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吧。
新的知识同时激励着我不断的学习和感知。
这些文章内容丰富,没有特别规定的什么范围。它们有些有关于个人提升的文章,还有一部分是情感类干货类,其实那个时候没有领悟多深,觉得语录优美,很大神,怀着憧憬的心来虚心求教,看到好的都会。
多年后,再回头打开文章,看着也是一篇篇经典,还是能够发觉新的东西收录下来。
经历一定是理解的基础,多年后也就是在这些年来发生了太多太多一言难尽的事情,有了切实的经历体验。
这些文章再次映入眼帘的时候,写文章的那些作者就像是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知音一样,帮我们记录了内心看不见却存在的情绪,总结了如何更好的完成提升技能的见解与可学习的方法。
津津有味的看着,让孤独无人倾诉的日子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寄托。
2.发说说的五味杂陈
有些时候,也会按耐不住内心的跃跃欲试,想尝试发说说的感觉。
发些无病呻吟的,文字满满的,就是想要一种自我个性的东西。
转念冷静下来一想,又不想太惹眼,我就发些不痛不痒的有些让人猜不透又不关紧要的说说,有的或者直接转发他人写的很唯美的自己很认可的句子和段落,即使是这样也能得到一些关注度,内心觉得很温暖,这就是网络世界里的安全感。
发说说对我来说一种行为,一种当年寻求的刷存在感就是如此,至于发什么似乎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我是一个很容易被人遗忘但是又不甘心被人遗忘的人。
发说说后会有一群朋友蜂拥而来为你添砖加瓦,把你的思想再次延伸发挥,引导激发出每个人新的观点,从而实现了交流和再次创造。
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个人的情绪,感受到人和人接触的美好,它可以很好的填补内心的空洞和虚无。
发说说的时候,系统就会提醒你写下此时此刻你的感想,这就是像在这日记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然而对于拥有着自卑敏感害怕的诸多心里弊端的情况下,这是我怎么也做不到的事情,我大多数只能做一个在无人察觉的角落里去看其他好友的叱咤风云,看她们的碎碎念来满足自我的一些窥探欲。
我崇拜着他们那敢为人先的行为,我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不敢说太多自视过高的言语,我一直是选择做个没有存在感的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去提升这方面的自信,我只是知道我真的不敢去发表什么,就算标点符号都会斟酌再三,或许因为那样比较安全,有安全我才能活下去,活的稍微舒心一些。
那里在我的内心里有一个复杂的情绪万花筒,有尴尬有矫情有不安有风险。
一旦发表了说说,就代表着没有隐私。
渐渐理解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心理,一旦你的内容在大众的眼光下,你就要有个人的清晰认识,它在一定意义上就有了责任感,你不是想要说什么就能说什么,你需要选择性的去表达一些内容,你得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3.微信的风生水起
几年后,微信流行开来,记得我会使用微信是因为有人做微商了,我想买一套护肤品,本来是使用朋友的微信来询问。
接受新鲜事物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我还是喜欢玩习以为常的qq空间,越来越多的人转战微信的时候,我已经落下了太久,一个被网络时代淘汰的人,活在了自我思维的定式里,还是无法逃脱,但是我还是选择做自己,不顺硬潮流,这就是我成长的方式,按照自己的频率而变化。
后来的一天,当我觉得自己可以需要了解下微信的时候,我下载了微信,加了这名微商,和她买了第一套护肤品,感觉还挺方便,于是我接受了微信步入我的生活,也开始探究这个软件的不同功能。
还是一样,我还是喜欢看文章,因为微信公众号特别的流行,我一下子关注了一两个耳熟能详的公众号,后面随着看的文章越来越多,和在文章里看到的新公众号的推荐,我的关注号越来越多,从五六个到十个到二十个,大致主要的内容就控制在这个数量内。
利用平日里的一些碎片化时间,一旦感觉些许无聊,我就会打开公众号,看看新的推送,那时候只是作为一个读者的身份,没有思考什么,以一种空杯的心态,一直不间断的看着感悟着,直到有一天我不想看那么多了,热情在淡却了,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和内心被什么东西装满了似的,我想要放空,想要沉淀。
后来有一次出去游玩,因为阴差阳错我拍了一张旅游人像照,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发朋友圈了,那个朋友圈开始有人关注点赞评论,好漂亮啊哇哇~
我开始玩起了朋友圈,永远都是那么落后的我,现在提前勇敢的玩朋友圈了,于是每天的心情有那么几天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
我好像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那是我喜欢的自己,我也喜欢有人评论的感觉,我的心情的主宰在于他人的评价中,点赞表扬可以让我动力满满,于是我会继续拍照拍很多自己看起来很满意的,然后隔三差五的发,可以说那段时间发朋友圈一是为了博取眼球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有不断的发展很好的自己,只是这样的心情起起伏伏,让我有时候很苦恼。
开心的时候可以兴高采烈,低落的时候只想把这些发布的朋友圈通通删掉,真的像一个情绪病的少女,于是我开始思考体会自己的种种思维。
4.生活的行为搬到了网络并有了记录
从向外的获取但向内的思考,朋友圈成全了我,我并没有被朋友圈,我还是在发着朋友圈,心态默默的因为在做这件事悄然变化着。
朋友圈和qq空间的比较适应人群
朋友圈适合我,它是半隐私的状态。qq空间是全公开化的,发布的动态有些许的差别,朋友圈注重隐私,毕竟完全透明的网络让人惴惴不安,总有些不法分子在你没有底线的分享背后悄悄的掌握了你的各路信息,酿造一场隐患和日后的危机。
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要在乎那么多?我想要的仅仅是开心,评论就像是生活里总爱对别人生活指指点点的人们。
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发朋友圈,我会发布一些正能量的东西,至于那些悲伤可能不会表露。
发朋友圈的人同时是善于观察的人,爱思考的人。
我喜欢发朋友圈,喜欢分享,生活就是不断经历和分享的过程,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奥妙无穷,保持着这份好奇心,发着我的朋友圈,做最真实的自己。
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发朋友圈,不为什么,只是为了取悦自己,为了以喜欢的方式遇见更好的自己。
END__本章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