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人间》:成年人的治愈,不是放下,而是左手提重担,右手接花瓣。

这是一部散文合集。选取了汪曾祺、丰子恺、朱自清、老舍等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全书11.6万字,分七大主题,48篇文章,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人生中的情感和境遇,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描述的那些扎心、治愈、温暖的瞬间,将生活的真相摊在我们眼前:成年人的治愈,不是放下,而是左手提重担,右手接花瓣。1.亲情:被我们忽略漠视的珍宝史铁生写母亲的故事,悲凉而忧伤:他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如随时会喷发的火山。母亲就默默地守护在他身边,每次小心翼翼地问“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得到的永远是“烦不烦,我不去!”母亲就默默退到门口,背影单薄得如纸。有一回他无意间听见母亲和邻居说:“我儿子要是能出去走走就好了,哪怕就看一眼花”,声音里全是压抑的哭腔。后来母亲突然离世,他才明白:那些被自己忽略的爱有多珍贵;那些被他不耐烦打断的温柔,永远也回不来了。季羡林写老狗的故事,更是流露出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老狗就像母亲留在人间的影子,它守着老屋,也守着季羡林心里那份永远的母爱。亲情如空气,存在时不觉珍贵,失去时才知那是生命之源。我们总是习惯了亲人的付出,把最差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等失去后才发现:原来那些日常里的琐碎关心,都是再也回不来的珍宝。心理学上有一个“情感账户”理论:每一次我们给予亲人关爱和耐心,就是往账户里存钱;而每一次的冷漠和不耐烦,就是在取钱;取多存少,终有一天,账户会透支。日常生活中对,亲人琐碎的关心,多些耐心,多回应,在情感账户中多储蓄。因为那才是我们路过人间时最温暖的陪伴。2.命运:在苦难中成长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弘一法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 三变而为道人; 四变而为和尚; 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 就像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老生像个老生; 起大面又像个大面; 这背后,是他对每一个角色的“认真”,对生活的豁达,更是与命运的较劲、抗争。心理学上有个“创伤后成长”的概念,说的是在经历苦难后,我们反而能收获更深刻的人生感悟。就像弘一法师,他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在与命运对话,在苦难中寻找新的方向。困境不是终点,而是转弯处的路标,它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为生存而奔波,在各种卷的压迫下,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拼命往前跑,生怕一停下来就被淘汰。可这本书告诉我:“我们累了可以停,可以转弯,可以回头,甚至可以输。”不要总逼着自己做生活的强者,偶尔示弱,也是一种成长。3.生活:在烟火气中寻找幸福汪曾祺先生写祖母做酱油,做鱼圆、糟鱼烧肉、腌“辣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做风鸡:大公鸡不去毛,揉入粗盐,外包荷叶,悬之于通风处,约二十日即得,久则愈佳。还有鸭羹汤:鸭丁与山药丁、慈姑丁同煮。祖母给祖父做花生酥:花生用饼槌碾细,掺绵白糖,在一个针箍子(即顶针)里压成一个个小圆糖饼。看得我直流口水,馋虫直冒。浓浓的亲情,简单的快乐,是现在再昂贵的美食换不来的。书中,张恨水笔下的北平春天,满天空的柳花,飘着絮影;街边洋槐花开,如整团的雪;槐花的香气,弥漫了暗空; 还有老舍笔下的非正式公园、内蒙风光、鲁迅笔下的雪......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一粥一饭的平淡日常;蕴藏着的却是最踏实的幸福。“生活需要七分烟火三分诗意”。我们总要爱着什么,活着才有意义。可以是看书、画画;唱歌、运动;摄影、旅游;也可以是一顿美食、一次公园踏青;这些热爱,就如飘落的花瓣;让我们在提着重担前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文学的力量就在于:它不能消除生活的苦,但能让你在苦里品到回甘。人间一趟,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感受路; 你可以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仍然值得被好好对待;人间或许不完美,但总有一些瞬间,让你觉得:来这一趟,值得!愿我们都能在这些文字里,收获力量,把每一天都过得热气腾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