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上醒來,寒風依舊在窗外呼嘯,這昨夜不知從何時何處而來的風啊。
突然就覺察到了冷。
有時,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冷漠,甚至比冬天的寒意還要冰冷。
昨晚,聽朋友講了一個故事,他說:
在车站等车时,看到一个聋哑女孩在做献爱心活动,很佩服她的毅力,问十个人就最多有一个献爱心,她依然那样坚持,她思维里的概念是清晰和牢固的,再加上刻意练习最终做到轻松自如。
我聽完,對這個女孩也充滿了敬佩。
其實很多人當初也是如此善良且堅定,後來,有些人變成了羨慕她的人,另一些變成了那十個人中的大多數,無感甚至冷漠……
是什麽讓人變得如此不一樣?以至覺得這世界也越來越冷……
究竟發生了什麽?
(二)
來給標題做個名詞解釋。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動物時做過一個經典實驗,把狗關在一個籠子裡,伴著蜂音器的響起對狗進行痛苦的電擊,如此多次操作後,只要蜂音器一響,即使在電擊前先打開籠門,此時狗不但不會逃走,且不等電擊出現就會先倒在地上呻吟和顫抖,在絕望中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這個實驗會不會讓你想起巴甫洛夫那個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
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最早出現於制度經濟學的研究。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C•諾思(Douglass C. North)把路徑依賴解釋為“過去對現在和未來的強大影響。”
(三)
所幸它們適用的局限性還是很強的,而且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所以不必太過擔心,很多問題當你意識到了也就隨之迎刃而解,宛如暗夜中的所有看見,都不會被黑暗吞噬,畢竟,看見就是愛。
特蕾莎修女說過一句話令我記憶深刻,彷彿漆黑夜空中閃爍著的最亮的星。
她說:
当你把你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时,你反而会被反咬一口。但你还是要把你最好的东西献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