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3

      闲时弄了几个自媒体,也在自媒体上发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共鸣,也得到了神经病的评价。下午周立波先生发了一条状态,下面的评价也是五花八门。偶然发现,网络也好,生活中也好,几乎每个地方都充斥着评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热衷于评价,往往被认为是我们对别人或物太感兴趣了。 当使用评价时,我们的焦点几乎总是对准别人,而不是自己,并且势必会有褒贬,势必斩钉截铁。

    其实不然,在心理学家眼里,评价是“小我”维护自己进行的投射与认同游戏。听起来很心理学,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

    首先 讲讲两个概念,“小我”只是我们所有思维的集合,不是“真我”。“小我”如思维一样总是变化,总有自己的局限性。“小我”一直被我们误认为是“真我”,而“小我”也会极力维护每一个想法,通过让想法不消失来实现和“真我”一样更古不还有两个重要特征是自恋和二元对立。自恋,即“小我”会认为自己左右着世界,而“小我”既然是由无数种想法组成的,那么这种自恋的具体表现就是捍卫自己的所有想法,不管这些想法是什么,都急于将其付诸实施。 二元对立,即“小我”是矛盾的,“小我”的任何一个具体想法都有其对立者。二元对立带来了冲突,“小我”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想法的争斗,这种内部冲突令“小我”感到痛苦,于是“小我”渴望通过外部冲突来减少自己的痛苦,同时满足了“小我”的自恋需要。

      而投射呢是指我们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也就是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所以当想法产生时,对应“小我”便会维护自己的想法,并且将矛盾转化为外部冲突来强化自恋。与此同时我们将此时的“小我”投射在对方身上并期待对方认同便形成了评价。

      就拿神经病来举例,当这位大神看到推文时,首先会自恋:这肯定是无知的人写的,我知道的肯定不是这样。其次矛盾:我能写很好的没发出来,而这么烂的缺发出来给人看,转化为外部冲突就是评价这人是神经病。大神在感受到“小我”后,就将这个想法投射到我身上:我什么都知道,而你的是错的,只有神经病才会这样,我要你知道我什么都知道,我要你知道你是神经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恩日记 11.13. 1.感恩今天早醒又睡了一个回头觉好满足呀;2.感恩早上睁开眼就内心充满喜悦;3.感恩美好的...
    丰盛心灵阅读 217评论 0 0
  • 语文王 “语文王”不难理解,这是我的语文老师姓王。他是给我留下记忆最深的语文老师之一,不过很遗憾不是那种天性的喜欢...
    痴不语阅读 143评论 0 1
  • 今天在台湾上了第一节课,老师抛出了三个问题:1.你最亲近的人是谁?2.他为什么离开你?3.在没有他的日子里你如何治...
    菜茶618阅读 422评论 0 0
  • 你好 简书
    176195d0442c阅读 232评论 0 0
  • 今天球爸帮我编辑《老公:请别蠢到把自己逼上绝路|心理知识》,在面对期待的方法中,他对我用方法一、方法二.........
    Vidya程莹阅读 21,618评论 2 51